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基辛格传
(美)斯蒂芬
第1章译序
1969年1月20日,美国第三十七届总统尼克松宣誓就职,新上任的国务卿为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原籍非美国人的国务卿,也是美国第一个犹太人出身的国务卿。此后直到1977年初福特总统下台,在长达八年的两届总统任期内,基辛格作为白宫的外交智囊、顾问和国务院的首脑,参与制定美国的外交政策,执掌美国外交大权,奔走活跃于美国和世界的外交舞台上。在举世瞩目的中美关系和苏美关系中,在越南问题和中东问题的谈判中,在美国同它的西方伙伴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以至在美国国内政局变化中,基辛格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被称为美国七十年代的头号外交家。基辛格进入白宫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直言不讳的评论家。他批评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指出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并经常抱怨美国外交政策的迟钝和僵化。在他看来,当时美国的外交政策是由付危机决定的,很少预见到事件的发生。每当面临一件大事时,各种手段才调集起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往往是短期性的。他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自己一整套外交战略思想。
基辛格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推行“多极”、“均势”外交,“探求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也就是说,要以美国的实力为基础,“在军事上两极化而在政治上多极化的世界上”,纵横捭阖,“多极”平衡,以便同苏联展开竞争,挽回颓势,继续称霸世界。
基辛格的名字,中国人并不陌生。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僵局,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作出了贡献。现在,基辛格虽赋闲多年,但他对美国外交与国际事务的言论和主张,仍然在美国和世界上发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基辛格是由于具备专家知识才成为白宫班子中的一员的。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第一个由学者出身的人担任的国务卿。本书不是基辛格生平的详细传记,作者对基辛格进入白宫前生活历程和工作经历,作出了清晰的描述。书中特别对基辛格的论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有助于读者了解他的外交思想以及后来对外政策的形成过程。
第2章序言
美国历史上不管哪个时期,在政府高级职位上还没有出现过像亨利·基辛格这样的人物。基辛格的经历至少在三个方面是不同寻常的: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成年生活的绝大部分消磨在大学里,思考和著文论述外交事务,评论那些积极负责制定美国政策的人的功过,并提出可供抉择的意见;他是一个学者,可是他从未满足于完全的学院圈子里生活,也不满足于按照学院的规矩生活,他认为从外界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经验,而忽视这一点是错误的;他是一个欧洲人—对于传统和历史非常敏感,能够忍受可能产生的悲剧—但又是一个美国人,他固然能察觉到某种形式的权力,但对于道德问题常常也并非毫不在意。
令人奇怪的是,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参加尼克松政府以后的经历上,却几乎没有人想探讨他在进入华盛顿以前所提出的那些建议。本书则立足于一个非常简单的观点,即认为基辛格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所写的文章同1969年1月20日以来他所做的事情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体现他的思想的文章是公开发表的,谁都可以看得到。他的行动却只有一部分为公众所知,如果要完全透露出来,还须等到许多年以后。这样,我认为,查阅现有材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本书不是一本亨利·基辛格的传记。虽然我毫不怀疑这样一本传记将会在许多方面引起巨大的兴趣。但是我十分怀疑这样一本传记对于那些我认为现在是至关重要的目标能起什么作用。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了这本关于基辛格的书,不是因为我对他了解较多,出于友谊的原因宁愿少谈一些,而是因为我认为我所讨论的内容对于了解这个人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兴趣是想解释他所主张的论点,并经常引用他自己的话来加以解释。在下面的正文里,我认真地研究和分析了基辛格在担任公职以前撰写及发表过的所有著作。我不打算把他的著作与他的同事们的著作进行比较;别人或许希望这样去做。不过,我力图稍稍介绍那些培育他的学校,那些与他有重大关系的人物,那些使他有可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获得知识的事件以及那种使他的出任公职成为可以想见的经历。我相信,如果他没有得到别人的鼓励和支持,也许不会这样飞黄腾达,但是,我们如果不高度重视他的思想,也不可能认识他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