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一独立斗士
李光耀很少提到自己早年的事,别人知道的也不多。的确,他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像其他普通人一样,并没有含着金钥匙。他于1923年9月16日在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号出生。他的父亲李进坤受过中等英文教育,能讲流利的客家话,曾在新加坡壳牌石油公司任职,后来开了一家小钟表店。他的母亲蔡认娘和其他普通家庭主妇一样,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很会烧中国菜和马来菜,甚至花了七年时间著述她的烧菜心得,出版了一本《娘惹菜谱》(娘惹是华侨与马来人结婚生的第二代,尤指女人)。他的家族来自中国大陆的广东省大埔县,那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人虽算广东人,却有自己的方言和独特的风俗习惯,与一般广东人大不相同。据说客家是从中国北部南迁的一个民族,以强悍坚忍著称。客家人中出过叶剑英这样的伟大人物。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是李家第一个到新加坡谋生的人,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一些钱后就返回故乡了,并埋骨于老家大埔党溪乡。李光耀的祖父李云龙则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到李光耀出生时,李家已有三代在新加坡居住。华人总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吉祥响亮的名字,并认为好的名字能带来好运。李光耀的父辈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光宗耀祖,所以取名“光耀”。他是长子,下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出生时父亲才二十岁,母亲仅十六岁。人们常说年轻父母生的头胎孩子特别聪明健康,李光耀正应了这句话。
李光耀可以说是个幸运儿。因为是长子,在家里特别受宠爱。祖父和父亲都非常重视对他的培养,让他从小就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祖父李云龙生于1873年,受过初级英文教育,后来娶了一位印尼华人姑娘为妻。他原是一艘轮船的事务长,这艘船行驶于新加坡和印尼之间。这位老人家最崇拜英国海军和西洋文化,于是积攒了一笔钱,下决心要让自己的孙子受英国教育,并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名黑头发黄皮肤有教养的绅士。他还给李光耀起了一个洋名:哈利(Harry),期待着这个哈利能改变李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使李家兴旺发达起来。
李云龙享寿六十九岁,于194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新加坡前夕去世。李光耀后来提到他的祖父时曾说道:“老人家想使我变成一个完美的英国人,而后来我却感到祖父的整个价值观是错的,基本上错了,极端的错了。”
1929年,李光耀刚满六岁。大约就在这前后,他家里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李光耀,穿着中国式的长衫马褂,头上戴着一顶瓜皮帽,活像个小大人。六岁时他被送到直落古楼英文学校读书。这在当时的新加坡华人社会是不多见的。一般华人都把自己的子弟送进华校受华文教育,以期不致忘祖忘本。而李家却让李光耀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936年李光耀十三岁时,又被送进当时新加坡最著名的莱佛士书院学习。那里学费昂贵,但教学水平高。莱佛士书院是为了纪念“新加坡的发现者”莱佛士而创办的。1819年,东印度公司的一个英国人斯坦福德·莱佛士爵士来到东方,想找一块合适的地方建一个英国商站。他划船到了一个泥水混浊的小港,发现一个沼泽遍布、灌木丛生的岛屿,岛边住着一些马来渔夫,岛上有一些靠耕种为生的中国人。当时这个小岛虽然荒芜,但位置极好。它处在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在印度洋到南海的国际通道上,西北方是印度洋,东南方是澳洲。莱佛士只用几个银元就买下了这个小岛,它就是今日的新加坡。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亦称狮子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原归印尼室利佛逝王朝管辖。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成为马来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莱佛士发现新加坡后,英国对这块土地十分感兴趣,遂于1824年把它纳入英国殖民地。莱佛士则成为英国殖民政府一名劳苦功高的“英雄”。尔后英国将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三地在行政上合并,由伦敦殖民部设官统一管理,合称海峡殖民地。
作为一个有良好英语基础的少年,李光耀在莱佛士书院开始涉猎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开阔视野,但当时他还不懂政治为何物,也不明确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事业。他倒为了自己不能像讲英语那样熟练流畅地讲华语而感到难过,甚至哭鼻子。
1942年2月,日军占领了新加坡。这对十九岁的李光耀来说,乃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日军的凶残狂暴唤醒了李光耀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他对法西斯的仇恨。在日军占领时期,他曾因走过日军的岗哨时忘了鞠躬行礼而被日军毒打一顿。那时候,日本侵略军对待占领区的“顺民”是极其凶狠野蛮的,他们规定“顺民”经过日军站岗的地方,都要向日军低头弯腰行鞠躬礼。李光耀不但被日军毒打过,而且还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死里逃生。那是1942年春天,日军抓了一大批青年,推到几辆大卡车上拉走,李光耀也在其中。幸亏他机智敏捷,趁日军没注意隐蔽起来并悄悄溜走,才保住了性命。而其他青年却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