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48)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48)

作者:冯云峰

英军第1装甲师也有类似的遭遇。它的第2装甲旅天还没亮就出发了,准备拂晓后在“查林十字路口”截击敌人,“查林十字路口”是马特鲁港南面的一个道路交叉点,隆美尔的部队向内陆方向撤退必定要经过这里。但是该旅在行进了16英里后,汽油用完了。对师长布里格斯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消息啊,人们还记得,他在阿赖曼的时候曾要求卸掉多余的弹药,多带一些追击用的汽油。该旅的运输车辆在夜行军中失散了,要上午11时才能到达,而且只能部分地给两个团加油。至于第二线供应车队还在后面很远的地方,它们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移动缓慢,加之下了一场暴雨就完全走不动了,离应当给第一线卡车加油的地点大约还有40英里。第10装甲师还没有到达富凯,不得不在浸透了水的斜坡上停下来过夜。至于新西兰集团,基彭伯格也对它的困境作了很好的描写。他说,在新西兰集团到达巴古什地区后,“沙漠变成了一个大泥塘……车沉到齐车轴深的泥沙中去了

蒙哥马利经常用暴雨来为自己辩护。他在10月10日写给艾伦·布鲁克的一封信中说:“……一场大雨救了他(指隆美尔)。当我差不多已到达马特鲁港并且很快就要攻击他的运输车辆时,滂沱大雨把沙漠变成了一个大泥塘……。”但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天降大雨给双方军队都带来了困难,德国非洲军团也吃了同样的苦头。隆美尔说道:“这时下起滂沱大雨来了,使许多条道路都不能通行,迫使我们几乎完全依赖海岸公路,从而使许多地点的交通拥挤得令人绝望。”此外,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在下暴雨之前,蒙哥马利曾多次试图截住敌军的退路,都没有成功。利德尔·哈特的评论比蒙哥马利自己的辩护更接近事实:

分析表明,在暴雨之前,由于英军机动面太窄,过于小心谨慎,时间观念薄弱,不愿意在黑夜推进;还由于精力过于集中于战役而未能把扩张战果的基本要求牢记在心,丧失了许多良机。如果追击能够伸向沙漠更深远的地方,例如在萨卢姆的陡坡处建立拦阻点,那就可能避免敌军的抵抗或天气的干扰,因为沿海地带虽经常下雨,但沙漠内地雨却极其稀少。

图克的印第4师计划要在11月6日凌晨到达萨卢姆。然而后来该师的作用却降低成为一支救援队了。

11月7日一整天,蒙哥马利的三个装甲师都没有继续前进,它们搁浅在沙漠的泥潭中,仍然没有得到汽油。诚然,第1装甲师是能够沿海岸公路前进的,而且也有足够的汽油。但是,该师向马特鲁港的刺探活动受到了敌人设置的路障的阻挠,直到第二天清晨,这条路才畅通。巡逻队进入马特鲁港后,发现隆美尔已于夜间离开,他试图赶在英军之前到达哈勒法耶/萨卢姆隘道。

从11月8日起到第8集团军先遣分队于20日到达班加西止,在这段时间里,英军与其说是在进行追击,倒不如说是在列队游行。蒙哥马利断然拒绝放弃他所谓的“高明计划”,他后来是在1月4日对新西兰师的一次讲话中坦率地说出来的:“在北非的历次战役中,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们曾经有过许多次间歇,让大家坐下来休息。你们可能要问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的部分军事主张:我不愿意在北非遭到任何失败……除非我们的后勤方面有绝对保障,除非我们集结了充分的力量足以保证不会遭到任何失败,否则我坚决拒绝打任何仗……”11月8日上午,盖特豪斯向蒙哥马利报告说,第10装甲师“是埃及最强大的师,拥有完整的B梯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要求允许该师向萨卢姆和图卜鲁格推进。这时,蒙哥马利随同他的继子一起进了人们所说的“走私湾”,如果那样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当第8集团军还在肃清马特鲁港的残敌的时候,11月8日,传来了蒙哥马利一直在盼望的消息——“火炬”战役开始了。这个消息对阿赖曼之战以后的隆美尔而言,则是一个致命打击。英美的护航船队正在地中海的西端把大量的部队运送到岸上。隆美尔马上就理解了这一形势对他后方有多么大的威胁:它“宣告了非洲德军的灭亡。”他与拜尔莱因商议后,得出的看法是:他必须迅速往西撤退……轴心国甚至现在就必须撤离北非。从此以后,盟军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存在,就成为敌对双方指挥官在进行各种计算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了。然而,盟军登陆非洲的最初时日里,双方指挥官们并不知道希特勒会把他增援的重点,从支援缺乏供应的非洲军团转为维持轴心国在突尼斯周围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