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孙中山在紧急关头再一次尽量利用他的基督教关系。在经历了伦敦事件之后,他目前的脱险计划只要把那时的做法重复一遍就行了。他找到一个美国报童,给伍盘照送去一封求救的信,也和在伦敦一样,他用英文附上一个要求:请酬报送信者,伍盘照如约来到拘留小屋,孙中山把经过情形告诉了他,同时交给他那封在广东的朋友写的旧介绍信。伍盘照和司徒南达认出了笔迹,他们的帮助就确定无疑了。下一步是向设在华盛顿的管理移民的工商部提出上诉,但司徒南达由于他的大多数教徒都有家属在中国,因此他提出必须慎重行事。孙中山还告诉他们,他是三合会成员,所以旧金山致公堂、即美国人所共知的中华圣公会也应设法营救;这样,我们又有了一个会党和基督教合作的例证。虽然致公堂充满了保皇会的支持者,但全美各分会的总部旧金山致公堂的大佬黄三德却是支持革命的。孙中山的困境,是保皇会和清统治当局合作的一个实例,这更增强了黄三德反对康有为的情绪,他支持向华盛顿上诉。
碰巧伍盘照也是中国领事雇用的顾问,领事在法律问题上往往听从他的意见。伍盘照要求他不要让华盛顿的中国使馆知道他们向工商部上诉的事,领事同意了,他要求伍盘照注意别把他牵连进去。伍盘照和英文书记跟该堂的美国律师(后来是中华民国铁道部顾问)磋商,由这位美国律师处理孙中山在华盛顿释放事宜,并决定以五百元保释金取保释放,住在此期间,孙中山受到会党显要人物和基督教长老的欢迎,并且邀请他在伍盘照的报社用膳。
月底,华盛顿的判决书到了,孙中山被当作是一个真正在夏威夷出生的华裔,因而没有理由驱逐他(也许拘留他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这时来了一个清朝的王爷,美国人想在孙中山获释之前确保他前往东海岸途中的安全)。这次对保皇会——清统治当局联合阴谋的胜利,是由于孙中山蒙受欺骗才成为可能的,这使孙中山受到鼓舞。正如后来证明的那样,这是孙中山这次美国之行最显著的特色。
孙中山恢复了自由后,便和各方面进行了接触,重新开始追求他原定的目标,开发旅美华侨的财源。他开始懂得宣传的价值,感谢邹容,使他有了一些恰当的东西去散发。在伍盘照提供印刷设备和黄三德的致公堂提供邮费的慷慨帮助下,孙中山安排印刷了一万一千册《革命军》,分寄给美洲及东南亚各地的华侨。
像在夏威夷一样,报纸宣传的问题产生了。旧金山致公堂的《大同日报》这时是由欧榘甲主编,人们还记得他是激进的《新广东》的作者,尽管他有反满的战斗精神,但他仍然是梁启超的同党,敌视孙中山。孙中山得到致公堂领导人的支持,把欧榘甲撤掉,邀请他在日本认识的湖北学生刘成禺来代替这个欧榘甲的职务。在刘成禺夏天来此担任主编后,孙中山又得到了一份对他有益的报纸。在美国期间,他还收到从新加坡寄来的新近创办的《图南日报》的头几期。孙中山和他的朋友现在掌握有四份报纸了。虽然在数量上仍比不上保皇会的报刊,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表明了知识分子正日益向孙中山靠拢的倾向。
考虑到基督教团体是自己最好的赌注,孙中山便在旧金山一个长老会教堂的大会上发表演说,在把革命的目标作了一通解释后,他试图推销在夏威夷印好的十元一张的债券。他还提出凡认购者即为兴中会会员。可是他的听众害怕清政府进行报复,都拒绝加入这个组织。孙中山于是收回参加组织的附属性的要求,只卖债券。在债券票面不写姓名,因为至少有一部分华侨还是愿意投资于革命的。这样,孙中山筹措二千七百元。在比较热情的参加者中有大会主席邝华汰,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是孙中山早年赴美旅行时结识的。邝华汰是唯一正式参加兴中会的人,仅他一人在伯克莱就推销了一千三百元的债券。
孙中山由于看到很难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兴旺发达的组织,便决定依靠致公堂把那些仍然流向康有为的资金转移过来。他得到旧金山高层人士的信赖,开始着手修改会党的章程,以便加强他这个总部对各个散乱的分会的控制,把整个组织变成一个为革命筹款的网。
在起草章程时,孙中山加进了在东京和夏威夷提出的四个新目标,从而表明他要把会党变成一个公开的组织的决心。他要这个会党保证同所有那些赞成这些目标的人合作,而把那些反对它的人看成敌人。属于后一类的包括被称做“汉奸”的保皇会,因为它“倡维新谈立宪”,还有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谴责。孙中山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受“生存竞争”的规律支配的。他写道,白种人已经吞并了五大洲,在东亚只剩下日本和中国还存在着。但是中国的软弱已经暴露无遗,满人已无力保护她。他在序言中说,“今幸遇爱国志士孙逸仙先生来游美洲,……演说洪门宗旨,发挥中国时事”,由于旅美华侨“居于自由平等之域,共和民政之邦,结会联盟,皆无所禁”,所以洪门组织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