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一孙中山:早期的影响
因为广东省的香山县靠近香港和澳门这两处是欧洲人在东亚最早的殖民地,故最早介绍西方社会的中国人大都出自这里。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是孙中山,后来这个县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中山县。孙中山于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珠江三角洲的香山县翠亨村,名文,字帝象。
翠亨村约有一百户人家,主要从事农业和捕鱼。由于这里山多石多,田地少,一些男人便到附近的城市澳门和广州做工以资补贴,还有一些人则经商。因此翠亨村并非与世隔绝的村庄;甚至有的富有的城镇居民也在这里盖了别墅。和广东、福建沿海的其他乡村一样,翠亨村也有很多人到东南亚和西方侨居,与这些侨民接触,有助于开阔村民的视野,使他们产生希望。
对孙中山的家庭来说,移居国外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原来赤贫如洗,父亲孙达成只有一点土地,不得不靠务农、当小贩和在澳门做裁缝为生。孙文出生以后,孙达成在村里又找到更夫的工作。此时他已五十四岁了,家境非常惨淡。五年后,他明知移居国外有种种危险,但他还是决定让长子孙眉跟随他的舅舅到夏威夷去,他的舅舅在那儿经商。孙眉虽然精力充沛,但是浮躁好动、喜欢玩乐的人,据说他父亲乐于让他离开。
夏威夷给孙眉的冒险精神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土壤。在此期间,夏威夷正流行种植中国水稻,他起初作为农业劳动者受雇于别的香山侨民。后来他在舅舅的帮助下,与人家合伙建立农场,并在檀香山开了一间店铺。从此财源不断。孙眉对于自己辉煌成就的叙述,对于这个群岛的富庶和自由主义政府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了孙文,使孙文产生了想到他那里去的念头。
一八七八年,成了家庭的恩人和村子里的英雄的孙眉荣归故里,父亲要给他完婚。十二岁的孙文希望跟他的哥哥一同回去,但是他不得不等到第二年他母亲到檀香山探望他哥哥时,才把他带去并把他交给孙眉照料。
孙中山在村里只受了启蒙教育。虽然他读过传统的启蒙课本,接着读过四书五经,但由于家境贫寒影响了他的正规学校教育,所以对经典缺乏全面的修养。他受系统的教育是在夏威夷开始的。因为此时夏威夷群岛还没有华人学校,要上学只有到外国人办的学校去。即使是这些学校,中国孩子也不大去。但是孙眉决心让他的弟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希望他能超过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就。孙文在孙眉的店铺里帮助做点事,通晓了珠算和簿记,但他对这种工作非常厌烦。他后来进了意奥兰尼书院,它是英国人在檀香山办的一所学校,主要招收夏威夷孩子和夏威夷混血儿,也招收数量有限的中国孩子。
把孙中山安置在学校里,证明是对的。因为在短短几年中——至一八八一或一八八二年——孙眉就积累了足够的资本,着手一项更为伟大的计划。他向夏威夷政府租了茂宜岛的土地,自己进行垦殖牧畜,并在茄荷蕾设一商肆,专销农牧产品。他的慷慨大方及领导能力,博得当地岛民的尊敬,他们称他“茂宜王”。
孙眉到茂宜后,使家庭富裕起来,但也使他的弟弟更倾心于外国的影响,在学校里,他就置身在这种影响之中。
尽管夏威夷当时处在美国的影响之下,但在英国圣公会教士韦礼士主教主持下的意奥兰尼书院却是反美和反吞并主义情绪的地方。这个学校的教师除一位是夏威夷人外,其余都是英国人,教课全用英语。结果孙中山对西方历史和西方制度的第一次品尝,那味道明显是英国风味的。实际上对于孙中山后来拥护共和主义,这位主教不但没有可以称道的地方。相反,他后来极力否认孙中山在意奥兰尼书院期间,他曾传给孙中山一个“以策划阴谋反对地方当局的传统”。
尽管主教不承认。但是,如果说孙中山这时耳濡目染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立宪政府观念,是英国人民长期反对专制势力的斗争故事;那么,他在这个易受影响的时期留在意奥兰尼,对他后来致力于国内革命并非没有联系。因为意奥兰尼书院支持夏威夷的独立事业,抨击亲美的吞并主义者的图谋。因此,它也许应对孙中山后来产生亚洲人必须抵抗西方侵略的政治观念负责。
孙中山同基督教徒的交往(这对于他的政治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始于意奥兰尼书院。韦礼士主教(他讲授基督教义课)后来暗示,孙中山如果不是他的“异教亲属”的反对,就已经受洗了。这位主教热切希望看到七个中国寄宿生成为基督教徒,为此请了一位年轻的中国福音传教士每天下午给他们讲授经文。这些年轻人威胁说,如果讲授宗教,他们就要抵制这门课,并强迫那位福音传教士给他们讲中国历史,这时主教宣称,假如他们不愿听福音,他不会强迫他们。但是,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全体寄宿生,每个星期日都必须到圣安德勒大教堂去做礼拜,慢慢地,这些年轻的中国人便被吸引到基督教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