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存在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加强防御力量和待命中的后备力量,使它们不仅能坚持三十天,而且能一直坚持到能使西方优越的军事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第二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加全力依靠战术核武器。假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采用第一种选择,就必须使它的常规力量增强到局部僵持的局面,如像在战略核武器领域中所达到的僵持局面那样。这就需要一支远远超过三十个师的、受过核武器战争训练并有核武器库支持的力量,来防范苏联人突然使用核武器的威胁。
基辛格相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国家是能做得到这一点的。欧洲的人力和物力肯定和这一任务相称。但是,他知道这需要作出某种牺牲,可是许多欧洲人并不愿意作出这种牺牲。而且,这种政策具有一定的危险;但是基辛格坚定地认为其他政策就更加危险了。假如西方除了核威慑外,缺乏足以满足其需要的军事力量,那么苏联人很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他们能够通过某些途径进入欧洲而不冒难以接受的危险。基辛格写道:如果不建立起能够证实新的军事理论的武装力量,那么,修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理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自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更加全面依靠战术核武器。这种战略要求常规部队强大到足以挡住苏联在德国和东欧的军队,使他们不能迅速突破。苏联人要对抗盟国的这些部队,就必须建立他们自己的很强大的部队,而这种部队是经不起核武器的打击的。威慑作用之所以能收效,是因为苏联面临的是一场带来无穷后果的冲突。不会有进行反打击的余地;核武器要在战争的初期立即使用,而不是在战争小歇之后,而且主要是用在战斗地区。
基辛格知道,使用核武器是很不体面的。在许多盟国现有的舆论下,走上核道路是十分危险的。根据记录,吉尔帕特里克曾经讲过“我是从来不相信所谓有限核战争的人中的一个。你一旦开始使用任何一种核打击力量时,我实在不知道你怎样为它划定界限。”麦克纳马拉看来也持有同样观点。基辛格写道,如果有限核战争是不可能的话,那么在欧洲大陆储存核武器的目的何在呢?如果任何牵涉到使用核武器的战争必将升级的话,那么为什么要冒发生这种事态的危险呢,特别是当预定的目标都已处在美国战略力量打击范围之内的时候?把原子武器储存在欧洲,简直是多余的了。
很明显,基辛格并不相信这些。他是要政府阐明它的论点。他同意总统关于有必要在全面投降与全面核武器战争之间找出其他道路的论点。在基辛格看来,那另一条可取的方案就在于战术核武器作战。在他看来,使用核武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在战术上使用核武器——用于中止一次战役或阻止一次突破。基辛格写道,如果能达成僵持局面,那么防御的主要目的就可实现。
基辛格从来不低估对他所提出的这种战略的反对意见。他原先是在《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上提出这一战略的。可是三年后,就放弃了。那么,为什么他又回到原来的论点上来了呢?因为他看到只有一种另外的选择,即建立非常强大的常规部队,而他不相信欧洲或美国实际上会作出这种选择。即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战术核战争——目前称为对战地的控制——在概念上作了规定,在力量上作了准备,它仍然需要较强大的常规部队,不过,这种常规部队并不是不采用战术核武器时所必需的那种部队。两年前,基辛格曾指出军界不愿意设想和计划这种有限的核战争,这表示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难以克服的阻力。现在他认为,必须克服这种阻力。战术核武器是能用来对付某些意外事故的唯一的武器。基辛格在承认使用战术核武器会带来的一切危险时,还是坚持,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在实行反击战略时是肯定要发生的。
基辛格也回到他的有限核战争的想法上去了;然而,他把他的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的变化联系了起来。为什么他被引回那个理论上去呢?因为他还是认为,全面战争的威胁是不足凭信的,而新的独立的核力量只不过标志着欧洲的桀骜不驯而已。法国奉行英国最先推行的那种政策,正在建立它自己的报复力量;它不再相信美国的支持,在苏联新实力增长的情况下,竟然认为它能够发展自己的防务。德国焦躁不安的情绪也差不多,它要求保证没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允许决不撤走储存在欧洲大陆的核武器;同时,用基辛格的话来说,还希望“对于从德国土地上发射的武器”,参与“一定程度上没有具体限制的联合控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其他同盟也表现出同样的疑虑。基辛格了解而且同情它们的心情:要美国的欧洲盟国把它们的常规部队合并起来置于联合指挥之下,并要它们同意更多地依赖常规防务,而美国则仍然独占“回击苏联核威胁的手段”,并拥有决定是否使用核武器和何时使用核武器的完全自由,这是“毫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