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不相信对柏林来说危险主要在于军事方面的。他预计将通过一系列的行动使“西方的地位慢慢地削弱”,其中没有一个行动就其本身来说似乎是足够严重的,但是总的加起来,关系就重大了。他还预计会有这样一种迫使西方同意一次次地推迟解决问题,而最终却危及这个城市的安全的谈判方式。基辛格谈到,西方的每一次建议都被苏联“搁置”了起来,实际上,苏联就把这些建议作为它下一次提出要求的基础。基辛格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由谈判决定的东西是失败的程度问题。”苏联完全搅乱了事实上正在谈判中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这个问题必然跟一般的出入柏林的权利问题有关。基辛格解释道,争端根本不在这里,争执不休的是能否为在那里的一万名西方驻军运送供应品的权利问题。
西方对苏联挑衅作了怎样的反应呢?基辛格看来完全不对头。西方准备接受限制柏林驻军的人数以换取为期五年的军事通行权的保证;另外,西方又提出放弃在该城设置核武器,并应允不从那里进行“情报”或“颠覆”活动。基辛格认为这些都是无法接受的条件。他也不认为把承认东德作为苏联承认柏林的地位的交换条件是一个好的建议。一个把柏林置于联合国监督下的建议也是没有更大吸引力的。照基辛格的解释,由于西方不能阻止苏联把军事运输的控制权移交给东德,盟国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把东德的守卫人员看作是苏联的代理人,他们正在行使原先赋予苏联的权力。如果东德守卫人员的行动跟苏联的守卫人员一样,那就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他们阻挠向柏林的货运,那么就将出现一种威胁,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基辛格认为:“西方不应抱有幻想。柏林自由的终结将是欧洲自由终结的开始。”
基辛格在转向德国问题所表现的更大的范围时,他看到,在奥得尼斯河边界没有得到承认之前,波兰对联邦共和国的疑忌还会持续下去。他敦促西德把这条边界作为最后边界接受下来。然而这并不意味苏联经常提出的“再次得到保证”的要求必须予以重视。基辛格几乎用了他从前述及拿破仑时代的同样语句说,一个认定自己受到威胁的国家,是不可能给以“再次保证”的。在与苏联的军备控制谈判中,西方也必须看到这个问题。基辛格认为不应该让这些谈判成为苏联计划瓦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幌子。凡是意在削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议都是不能接受的;没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的防御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苏联坚持不许有来自任何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攻击的危险,这也是完全有理由的。
基辛格觉得“脱离接触”的说法太含糊。这个名词似乎可以作任何解释:从欧洲撤走(苏联和美国的)军队,冻结兵力,在中欧划定一个非武装地带。有些人提出“脱离接触”将促进(德国)统一,另一些人坚持说“脱离接触”将会与统一同时出现;还有些人估计“脱离接触”只能用于缓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欧洲“无核区”的概念对基辛格没有什么吸引力。他认为这些地区只能使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心理上和政治上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基辛格并不是说,中欧的无核区永远不应考虑;只是说,当西方盟国的团结还这样差的时候,就不应该作这样的试验。
基辛格自己的建议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他希望统一的德国的东部边界可以作为欧洲军备控制体系的分界线。他提供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撤军办法,包括德国、波兰、捷克、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武装部队在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答应不在德国领土上设置射程超过七百里的武器同时将建立一种视察制度。照基辛格看来,这套办法的优点是:它将使欧洲大陆上的地面进攻行动更为困难得多;另外,苏联和西方的部队将被分隔开来。然而,在欧洲大陆(和在德国)还将有足够的西方部队使那些打算侵略的人不敢轻举妄动。按他的说法,德国的统一将消除欧洲政治紧张局势的主要根源。基辛格认为,建立一个军备控制地带将鼓励一些更大胆的尝试引向更为重大的军备控制措施。基辛格预料他的这个计划不会使苏联满意,他说,苏联领导人“在当前的思想情况下,……感兴趣的只是那些促使欧洲不稳定的协议”。
基辛格提到人们关于“中立化”的必要性的越来越多的谈论。中立化这个名词,也像其他许多名词一样,是非常含糊的;它简直可以作任何解释。基辛格写道,最有说服力的计划可能是原来的盖茨克尔计划,这个计划本来准备把德国的中立同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的中立联结在一起。虽然这项计划可能会“减少”西方的安全——主要由于德国的中立——但它本来是可能取得结束德国的分裂状态这个巨大的政治收获的。按照基辛格的看法,这个计划本来是可以依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西欧保持一支强大的支持德国的军事力量”的能力而取得成功的。除非在法国和荷兰、比利时配置强大的局部防御军队,欧洲大陆的防御将完全依赖美国的报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