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夫妇住的房子在太平洋岸边的一块岩石上,是一个中世纪石头城堡式的房子。房子是他们自己建的,鲁滨逊称之为“石窟”。里面最大的一个房间只有十二英尺见方。距离房子几英尺远的地方,是一个圆形石塔,塔高十八英尺,径长四英尺,样子也是中世纪风格。我觉得这种设计有点像小孩过家家。沿着狭窄的石梯走过去,便进了小圆屋子,墙上开了几个口,算作窗子,整间屋子看起来更像是一间地牢。这就是他的书房,他就是在这个书房里完成了那部《杂毛马》的。蒂姆说,只有心理上乐于早死的人,才会喜欢这种墓穴式的房子。话虽这么说,但当我看到鲁滨逊在日暮时分带着小狗出去散步,欣赏美丽的夕阳,脸上流露着宁静淡然的神情时,我敢保证,像鲁滨逊这样的人,肯定不会以死为乐的。
第二十五章 拍摄《大独裁者》
纳粹分子正在步步进逼,战争的气息又开始四下笼罩。在这个时期,我正在为宝莲写一部电影剧本,但是无论我怎么苦思冥想,却总是一点进展也没有。这个丑恶的阿道夫·希特勒正在煽起战争狂热,这时候我怎么能安心写浪漫故事或是谈爱情问题,去迎合女人呢?
亚历山大·科达在1937年就给我提过建议,说希特勒和流浪汉都留着小胡子,可以根据这种相貌的相似性,制造一些误会的情节,做一个与希特勒有关的电影故事。他还建议我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当时,我并没有把这个建议当回事,现在我突然觉得这倒是个非常好的题材,当我扮演流浪汉的时候,我可以仍旧像从前那样不开口说话。而当我扮演希特勒时,我就可以当着一大群观众胡说八道,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可以通过戏拟的方式,结合哑剧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嘲笑希特勒。想好之后,我立即赶回好莱坞,怀着满腔热情,开始了剧本的创作。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算将这篇电影故事写完,我给它命名为《大独裁者》。
故事开头讲的是,德国人为了吓倒协约国部队,准备发射大炮,号称射程达七十五英里。他们计划一炮轰平兰斯大教堂,没想到瞄歪了一点儿,只炸毁了一个公共厕所。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场上的情景,我把它作为影片的开场镜头。
宝莲前两年在派拉蒙影片公司演得很成功,这次她将在我的电影里担任角色。跟以前相比,我们之间最然陌生了一些,但彼此仍旧心平气和地保持着夫妻关系。
《大独裁者》拍到一半的时候,联美影片公司警告我说,海斯(1)办事处给公司发来通知,说这部片子的审查将会很麻烦。据说,英国办事处也担心反希特勒的影片不能在英国上映。但是,这部影片我拍定了,我非要嘲笑希特勒不可。假如我当时已经对德国集中营里那些恐怖的情况有所了解,我是不会拍这部片子的,因为我不会与患有屠杀狂的纳粹分子开玩笑。我当时之所以要拍《大独裁者》,只是反对他们“纯血统种族”的无稽之谈,想要嘲笑他们。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们会犯下那样令人发指的暴行,我不敢相信,在澳大利亚野人区之外,竟然会发生那样的暴行!
在拍摄《大独裁者》期间,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经俄国来到加州,特地到我家来看我。陪同他的,是一个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年轻人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那天晚上说的话我仍然记得。他说:“如果局势继续像德国等地那样发展,我想我的寿命还有五年就到头了。”斯塔福德爵士曾经去考察过俄国,俄国人的庞大计划让他震惊,虽然俄国人也面临着各种困难。总之,那里的一切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他认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了。
没过多久,更多让人懊恼的信件发到了纽约办事处,内容都是说,英国或美国绝对不可能上映这样的影片,必须停止拍摄。但是,我心意已决,必须要拍完这部电影,即使是自己租剧院也在所不惜。
《大独裁者》还没拍完,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个让人沮丧的消息:战争已经开始,英国首先向纳粹德国宣战。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各条战线上还是沉寂一片。接着,战火突然四下蔓延开来,一个个坏消息传来:比利时被占领,马奇诺防线崩溃了,敦刻尔克遭遇惨败,法国已经沦陷,英国在苦苦抵抗。
这时候,纽约办事处突然接连发来电报,语气接近疯狂:“赶快将你的影片拍完,所有的观众都在翘首以待!”他们哪里知道,拍《大独裁者》并不是那么容易,它需要大量的模型、布景和道具,光备齐这些东西就用了一年的时间。要是没有这些道具,成本起码要高上四倍。尽管如此精打细算,尽管摄影机还没动起来,五十万美元已经花光了,都是我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