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年轻的影评家发表的几句言论让我更加消沉。他虽然赞扬了《城市之光》,但又觉得其风格过于悲观。他认为,我应该更多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对于他的言论,当时我是默认的。不过现在看来,我当时见识有限,否则应该有很多条反驳他的理由,我可能会对他说:所谓写实主义手法,事实上往往是假的,平淡无奇的,而且能够看出不自然的痕迹;电影艺术重要的并不是表现现实,而是通过想象力表达一定的意义。
我一直游荡了三个星期。有一天,乔·申克来电话约我到他的游艇上度周末。我对此并无兴趣,但还是接受了邀请,这是因为我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当时非常寂寞,而乔的船上往往少不了美丽的姑娘,我希望可以在美女中找到一线生机。
没想到,老天真的是眷顾我,我确实如愿以偿。我遇到了性格开朗的宝莲·高黛。一天晚上,她跟我说,前夫给她留下了五万美元,她准备把这笔钱投资到一家影片公司里。她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文件,就等着签字了。我知道那家公司做的是滑头生意,于是强制性地阻止她不要这么做。
我说:“差不多从电影创始以来,我就开始干这一行。根据我对这一行的了解,千万不要往电影里投资一分钱,如果电影是由我自己来拍,那另当别论;不过,即便是我自己拍,风险也不小。赫斯特的公司里有那么多人,分散在全国各地,美国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可是即便这样,赫斯特投资在电影里的钱,还赔进去七百万美元。连他都这样,可想而知,你怎么可能想赚到钱呢?”
经我这么一说,她打消了投资电影的计划。这是我们俩交友的开始。
她刚从纽约来,对这里感到很生疏。寂寞把她和我联系在了一起。平时我们各忙各的,但是一到了周日,大家都会感到无聊空虚,便一起开车去远游。在那段日子里,我们将整个加州海岸线都跑遍了。和宝莲在一块儿,做的全是些无聊的事,比如看跑马、泡夜总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宴会,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当时我还没有制订出新的工作计划,不过,在疯狂游乐的同时,我经常会产生愧疚感,常常扪心自问:卓别林,你为什么不去工作呢?你到底在干什么?
幸运再次降临。完全是出于偶然,一件事情意外地发生了,这件事让我有了再拍一部无声电影的勇气。一天,我和宝莲去墨西哥蒂华纳看赛马,赛后,主持人请宝莲去给获胜的骑师颁奖。她立即答应了邀请。我从扩音器里听到她的声音,感到很惊讶。她是土生土长的布鲁克林人,但居然能把肯塔基的交际花口音模仿得像模像样。毫无疑问,她是个演戏的好材料。我突发奇想,觉得她可以扮演一个街头流浪女郎。我展开想象:我扮演的流浪汉,在拥挤的囚车里邂逅了一个流浪女郎,流浪汉很有绅士风度,起身将座位让给女郎。这个情节可以作为电影中的主要段落,其他情节就此展开,这样,会有很多笑料。
记得有一次,我曾经会见纽约《世界报》的一位年轻记者。他听说我要去底特律,就给我讲了一些那里的事情:不少健康的青年人,从农村中出来,投入到城市的大工业中去,整整四五年的时间,他们被传动带等机械装置驱赶着,一刻不停,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我现在又想到了他的谈话,并确定了新的影片主题——《摩登时代》。有好多镜头应该是在工厂里,最后,流浪汉得了精神病。接下来的情节,顺其自然地发展。流浪汉病好后,被警察抓走,在一辆挤满了犯人的囚车中,遇见那个因为偷面包被捉去的流浪女郎。这个场景过后,下面就是经济萧条、罢工、暴动、失业,等等,两人身不由己地被社会的各种苦难所包围,在这个“摩登时代”里勉强填饱肚子。
拍戏时,为了节省时间,我使用了一台吃饭机器,以便工人们及时在吃饭时间也可以继续工作。为了把宝莲打扮得邋遢些,像个流浪女的样子,我在她脸上涂了几块油污,她差点儿哭出来。我开玩笑地安慰道:“这可不是油污,这就是美人痣!”
用时髦服装把一个女演员包装得光彩照人,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是,要把一个女演员打扮成卖花姑娘,又要将她俏丽动人的一面展示出来,就得伤脑筋了,我们在《城市之光》遇到过这样的难题。不过相比之下,《摩登时代》里流浪女郎的服装问题难度更大,如果处理得不够恰当,那些用于表现贫苦的补丁就会显得像戏装一样,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要想给宝莲设计出合适的服装,必须苦心孤诣,具备非凡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