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Sukhanov,Zapiskiorusskoirevolyutsii.
[2] B.Souvarine,Staline:apercuhistoriquedubolchevisme;L.Trotsky,Stalin.AnAppraisaloftheManandHisInfluence;T.Dan,Proiskhozhedniebol'shevisma:kistoriidemokraticheskikhIsotsialisticheskikhideivRossiiposleosvobozdeniyakrest'yan.
[3] 20世纪20年代,除了列宁和托洛茨基,没有人比布哈林更瞧不起斯大林。但是,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同僚们为何没有意识到斯大林潜在的能量,尚有待解释。他们那时给出的答案是忽视了斯大林的政治阴谋,将其视为一个孤陋寡闻的办公室文员,没有预料到他诡计多端、居心叵测、手段残忍。这样讲是不通的,最起码我们应该指出,被斯大林打败的对手应该承认他们被一个行骗的行家里手打败了,而这个骗子天资愚钝,与他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4] Stalin(Dzhughashvili),IosifVissarionvich.
[5] IosifVissarionovichStalin(istedn).
[6] G.Gorodetsky,TheGrandDelusion.
[7] R.Conquest,TheGreatTerror.康奎斯特一方面强调斯大林的心理很古怪,另一方面又坚持认为他并非精神错乱。
[8] 托洛茨基主义者艾萨克·多伊彻在研究“二战”之后的斯大林时,提出了两种基本观点,即战前的托洛茨基主义观点和分析斯大林生涯时的孟什维克观点。但是,与托洛茨基所著的传记不同,艾萨克·多伊彻坚持认为斯大林的个人独裁带来了制度和教育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会有利于纯正的共产主义目标。E·H·卡尔在一份传记性的简介中做出了与其相同的解释。同时,他比多伊彻在更大程度上强调斯大林所履行的俄罗斯现代化的职责。参见SocialisminOneCountry,1924-1926,vol.1,pp.174-186。但即使是托洛茨基,也强调斯大林给苏联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其不能持久地控制苏联。
[9] R.W.Davies,SovietHistoryintheYeltsinEra.
[10] R.Medvedev,LetHistoryJudge.
[11] D.Volkogonov,Stalin:triumfitragediya.
[12] E.Radzinsky,Stalin.
[13] J.A.Getty,TheOriginsoftheGreatPurges.
[14] S.SebagMontefiore,Stalin:AttheCourtoftheRedTsar,M.Kun,Stalin:AnUnkownPortrait.
[15] A.Ulam,Stalin;R.McNeal,Stalin.ManandLeader;R.Hingley,Stalin;Tucker,Stalin.
[16] R.McNeal,Stalin.ManandLeader,R.Tucker,Stalin,pp.133-137.
[17] R.Slusser,StalininOctober:TheManWhoMissedtheRevolution.
[18] R.Medvedev,LetHistoryJudge.
[19] R.Conquest,TheGreatTerror;R.Medvedev,LetHistoryJudge.
[20] J.A.Getty,TheOriginsoftheGreatPurges.
[21] O.V.Khlevniuk,1937-i.
2.朱加什维利家族
有关斯大林的第一本官方传记于1938年面世,这部传记用简单的五句话描述了他的早期生活:
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什维利(JosephVissarionovichDzhughashvili),于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梯弗里斯省(Tiflis)哥里市。父亲维萨里昂·伊万诺维奇(VissarionIvanovich),格鲁吉亚籍,与其先辈一样,是第比利斯省迪迪-利洛村(Didi-Lilo)的农奴,并做制鞋生意,后来成为阿杰利汉诺夫鞋厂(AdelkhanovShoeFactory)的工人。其母叶卡捷琳娜·格奥尔基耶夫娜(YekaterinaGeorgievna),加姆巴列乌利村(Gambareuli)的农奴格拉泽(Geladze)的女儿。1888年秋天,斯大林进入哥里正教小学读书,并于1894年毕业。此后,进入梯弗里斯正教中学学习。[1]
苏联媒体以这部传记出版时的斯大林为代表进行了大肆宣扬,但他的青少年时代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斯大林掌权时期的共产党人,限制人们探究他们的个人生活。在他们看来,政治高于一切。但斯大林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即使以党的标准来衡量,这种态度都达到了极致。他将传记作家请到克里姆林宫,一起讨论这部传记的草稿。[2]有证据证明,正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作者们才只用了两段话就概括了斯大林的早年生活。作为统治俄罗斯人的格鲁吉亚人,斯大林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暴露他的民族血统问题。当然,童年时期让他感到窘迫,还有其他原因。作为一个从不幸家庭中走出来的男人,他不想让世人知道这样的家庭带给他的伤害,斯大林也从不以他的父亲为荣。作为一个革命和好斗的无神论者,他从来都不把封建朝廷和东正教对他个人发展的影响放在眼里。对其早年生活描述的省略,其实是为了更长远的目标服务。也就是说,他将自己的经历秘而不宣,是为了保持他在民众心中的神秘形象,从而提升人们对这位统治者的尊重。通过研读俄国历史,斯大林总结出,人们对那些统治最有力的沙皇的私人生活和个人喜好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因此,他渴望通过限制其传记作者的写作范围,来提升他在苏维埃国家民众中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