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斯大林传(198)

斯大林传(198)

作者:罗伯特·谢伟思

***

[1] S.Alieva(ed.)Taketobylo,vol.1,pp.44,50,86and96.

[2] S.Alieva(ed.)Taketobylo,vol1,pp.169and203.

[3] S.Alieva(ed.)Taketobylo,vol.1,p.267.

[4] DimitrovandStalin,1934-1943,p.28.

[5] DimitrovandStalin,1934-1943,p.32,引自季米特洛夫的日记。我重新翻译了短语naraky。

[6] EditorialnotesofA.DallinandF.I.Firsov,DimistrowandStalin,p.34.

[7] DimistrovandStalin,p.108.

[8] H.P.Bix,HirohitoandtheMakingofModernJapan,p.351.

[9] J.Erickson,TheSovietHighCommand,p.522.

[10] C.AndrewandV.Mitrokhin,TheMitrokhinArchive,p.300.

[11] G.Gorodetsky,GrandDelusion,pp.57-58,135-136,180.

[12] 'Avtobiograficheskiezametki'V.N.Pavlova—perevodchikaI.V.Stalina,pp.362-363.

36.对德的绥靖政策

1939年8月24日清晨,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事件震动了全世界。斯大林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的莫洛托夫办公室举行的庆祝仪式。[1]在仪式上,两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Ribbentrop)分别在条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为双方六年来的相互攻击和侮辱画上句号。随之,《真理报》的社论停止了对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的谴责,而希特勒也不再批评“犹太-布尔什维主义”。苏联影院不再上映反德影片,反苏宣传册与书籍也从德国书店的书架上被撤下。西班牙内战时分别支持对立一方的两大独裁者最终相互拥抱在一起。

在莫洛托夫签署文件时,身着皱皱巴巴大衣的斯大林,俯视着这一切,如同列宁在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时一般。在情况不利时,他会本能地迅速后退。自从里宾特洛甫于前天到达莫斯科中央机场后,事态的走向令斯大林十分满意。当日下午3点钟左右,里宾特洛甫到达克里姆林宫,在那里受到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迎接。在里宾特洛甫看来,这足以表明,苏联领导人真正对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谈判具有浓厚兴趣。之前三周里,柏林与莫斯科之间通过外交备忘录进行了频繁的交涉。里宾特洛甫提议通过协商解决苏德之间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双方边界问题。希特勒现在最迫切的目标是入侵波兰,但如果没有苏联的共谋,这一野心将极其危险。元首授权里宾特洛甫安排苏德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里宾特洛甫拟定的协议草稿设想将东欧的北部地区分割为苏联与德国的两个势力范围;同时也拟定了一项苏德互惠贸易计划。里宾特洛甫随后带着协议草稿迅速赶赴莫斯科极力表明希特勒的诚意。

欧洲其他大国在与苏联谈判时的半心半意,坚定了斯大林同纳粹德国达成这一协定的决心。到8月中旬时,苏联与英法结成同盟关系的前景消失了,而德国提议苏德联盟的诱惑力则与日俱增。按照斯大林的指示,莫洛托夫发出了一份同意外交谈判的备忘录。德国人开始变得蠢蠢欲动,希特勒急需在冬天来临之前完成对波兰的侵略与征服。斯大林在8月19日秘密告知德国,莫斯科方面已做好准备接见里宾特洛甫。由于这一和解性谈判来得过于突然以至于希特勒来不及去参加;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希特勒都不会去莫斯科。

无论如何,让斯大林非常满意的是,在经过8月23日下午3个小时的平静谈判后,双方仅剩一个问题存在分歧,这一问题关乎拉脱维亚的命运。希特勒临行前授意里宾特洛甫,考虑到拉脱维亚境内有相当数量的德裔少数民族,要将拉脱维亚保持在德国的势力范围内。但斯大林与莫洛托夫坚决不肯让步,旧帝国的疆界仍萦绕在斯大林的脑际,当然也有战略安全方面的考虑。如果希特勒征服拉脱维亚,德意志帝国就将有一块插入苏联疆土内的领地。下午6点30分,谈判暂时中止,里宾特洛甫离开谈判席,去请示他的元首。希特勒很快做出了让步,里宾特洛甫返回克里姆林宫,将这一消息告知斯大林,一贯善于克制自己的斯大林此时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当双方拿出最后的协议文本时,斯大林举起酒杯提议为元首的健康干杯。里宾特洛甫则代表元首回敬。[2]在深夜的正式欢庆仪式上,斯大林在莫洛托夫的背后微笑着。滴酒不沾的希特勒在他的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山顶的鹰巢行宫获悉此事后,居然喝下了一小杯香槟。[3]

希特勒需要苏联保证,不会反对德国占领波兰的大部分领土。这当然只是暂时的妥协,他没有放弃最终入侵苏联的既定目标。但是斯大林又打着怎样的算盘呢?由于希特勒于1941年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人们就要质问,斯大林在1939年的决定是否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