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斯大林传(201)

斯大林传(201)

作者:罗伯特·谢伟思

斯大林热衷于地缘政治游戏。尽管共产党在欧洲的政治前景已经消失,对于斯大林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机会主义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尽管斯大林坚信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他也没有放弃在国外推行极权统治的时机。斯大林不仅要把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纳入苏联特殊利益范围之内,他还和他的同志们坚持要将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也置于类似的控制之中。同时,斯大林也力争将土耳其置于苏联霸权之下。斯大林给正在与英法交战的德国送去充足的粮食和燃料后,要求德国为苏联提供技术作为交换。柏林不得不批准给莫斯科出售梅塞米特战斗机、Ⅲ型装甲车坦克和“吕佐夫”巡洋舰。同时德国还告知了苏联专家有关俾斯麦战列舰的修造计划。[12]人们认为斯大林现在上了希特勒的当。但是对于1939—1940年的柏林来说,事情并非如此。斯大林提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要求,而且要求全部满足,甚至不惜为此牺牲与柏林的友好关系,愤怒的希特勒称斯大林是一个“冷血的敲诈者”。[13]

发生在东欧与远东的事情并没有改变斯大林的看法,但1940年法国的陷落改变了一切。苏联的军事备战计划建立在希特勒在法国会遇到比在波兰更有效的抵抗的估计之上,然而现在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完全被颠覆了,很少有人认为英国能撑过接下来的几个月。这对于斯大林来说意味着更加可怕的后果。德国看来马上就要实现其西线的作战任务。如果希特勒将兵力转向苏联,将不再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法国陷落的影响立刻在斯大林与希特勒的关系上得到反映。1939年8月以来对希特勒一直都很蛮横的斯大林,转而开始采取对德的绥靖政策。现在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苏联与德国开战。[14]

在没有任何关于立场改变的宣言的情况下,斯大林开始了他的绥靖政策,但是处在幕后的斯大林的言论(近来公布的)表明了他的忧虑。1940年11月7日,在克里姆林宫的十月革命23周年宴会上,斯大林表达了自己对战况的震惊。他并没有仅仅局限在法国的溃败上,如果说苏日战争没有暴露出苏联在坦克上的劣势,至少也反映了苏联在空军上的弱点。对于苏联来说,与芬兰的冬季攻势就显得更加糟糕了,充分暴露了其在组织与计划上的严重缺陷。然后是德军在夏季攻势中打垮法国,进而把英国赶过了英吉利海峡。斯大林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当前还没有为发生在德英之间的战争做好准备。”[15]据莫洛托夫回忆,斯大林最后说道:“我们只有到1943年才能旗鼓相当地与德国交锋”。[16]战争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苏联必须使希特勒相信他们的军事意图完全是和平的。现在即使德国人的技术没有当即交付苏联使用,苏联也仍会满足希特勒对于原料的要求。以前德国延迟交付会遭到苏联的抱怨,现在则被谅解。

随着1941年上半年国际局势的暗淡,斯大林也修正了他的若干政治观点。他已经为马列主义添加了俄罗斯的民族元素,所以当他观察处于纳粹铁蹄下的欧洲国家时,很自然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共产国际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如果共产主义要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须敏锐地配合各地的民族主义情绪。这样做可能也是因为斯大林急于借此向希特勒保证,使希特勒相信苏联的扩张主义已经是不复存在的愿望。他曾在1941年向季米特洛夫提及这种政治考虑;他认为各国共产党:

绝对应该独立发展,而不仅仅是共产国际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必须被改造为民族的共产主义政党,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工人党、马克思主义党等等。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扎根于本国人民中并致力于自己特定的任务……马克思时代创立的共产国际致力于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革命。列宁时代的共产国际也与之类似。而今天,民族任务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最优先的目标,共产国际不能紧抓着旧事物不放。[17]

这其实等于宣布季米特洛夫的工作已经过时。但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放弃了对共产主义最终会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实际上斯大林在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告诉季米特洛夫,在欧洲局势变得如此复杂与险峻之后,再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保持对共产主义运动的统一指挥已大大不利于苏联了。斯大林并没有放弃控制其他共产主义政党的想法。相反,他只是暂时认定如果他主动拉开苏联政府与共产国际的距离,那他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就会大大奏效。只是与德国战争的爆发使斯大林决定推迟解散共产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