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斯大林传(112)

斯大林传(112)

作者:罗伯特·谢伟思

7月30日,季诺维也夫给加米涅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你只不过是在让斯大林嘲笑我们。

事实何在?能给我举些例子吗?

务必告诉我!

(1)民族问题

斯大林委任了全权代表。

(2)《海峡公约》(GulfConvention)问题

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他不征求我们两人和托洛茨基的意见呢?其实,他是有时间来征求意见的。顺便说一句,我打算负责外交人民委员会的工作……

(3)共产国际问题

列宁同志将他10%的时间拿出来处理共产国际问题……但斯大林出现后,匆匆一瞥,就做出决定。我和布哈林都是亳无用处的人,因此,斯大林什么都不会同我们商量。

(4)《真理报》问题

今天早晨,布哈林从杜布罗夫斯基(Dubrovski)的私人电报中得知,斯大林在没有通知他、没有询问他的情况下,以新的编辑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这件事真是忍无可忍。

现在,我们将不再忍气吞声。

如果布尔什维克党注定要在斯大林的个人专制中经受一段时间(可能非常短暂)的话,那就顺其自然吧,我不想为他掩盖这些卑劣的行为。所有的演讲在提到“三头政治”时,都认为我不是最不重要的人物。其实,哪里有什么“三头政治”,有的只是斯大林的专政。[20]

在季诺维也夫看来,他们已经错过了采取行动的时间。

季诺维也夫夸大了总书记的权力。其实,在加米涅夫做会议主席期间,政治局一次简单的投票仍能对斯大林产生限制。在季诺维也夫不能与会的情况下,要做到他所坚持的事前征求他的意见,也不是件难事。季诺维也夫的坚持是有道理的,因为斯大林越来越希望不征求政治局其他成员的意见,一意孤行。斯大林意识到了在策略上做出让步的必要性,因而答应——其实看起来是鼓励——变革党中央的机构构成。这时,批评者们发现了他在莫斯科以外的地方是如何频繁地提升其支持者的权力的。斯大林耐着性子参加完了决定上述事情的组织局会议,会上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即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加入组织局。这样一来,他们可以随时执行反对斯大林的计划了。[21]

其实,做不做这种变革关系不大。我们通常认为的原因是,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没有充分认识到参加组织局的重要意义,而斯大林则是个心满意足的参加者。但是,这里有一个基本问题,即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两人在已经认识到斯大林权力的来源、并已同意他们加入组织局的情况下,为什么没能把对他的反对进行到底。然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回避另外一个问题:斯大林能心甘情愿地耐着性子参加完会议的最重要原因难道是会后他有能力打败他们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看起来并未平静地花时间来履行他们参加会议的职责,整个苏维埃的统治秩序就是官僚主义的,一次又一次的行政官员会议已成家常便饭。党的中央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机构一再开会,主要目的就是想对总书记实施打击。这些政治局成员们认为他们能接替列宁成功地发动这场个人活动,每个人都想在不受别人干涉的情况下运作这个统治集团。因此,斯大林的职业生涯虽尚未终结,但政治资本已经减少到极限。

但后来发生的事件帮了他大忙。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所有政治局成员,都希望保持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层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他们都受到党外人士的孤立和厌恶,因此,渴望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意见的一致性。当时,虽然他们知道列宁康复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他毕竟还没有离世。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的政治对手们不想抛弃斯大林,破坏苏共党内的良好的现状。

但是,他们之间的分歧仍是暗流涌动,在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处理经济政策问题时加剧。1923年中,对城镇的粮食供给突然出现赤字,这其实是由托洛茨基所叫嚣的“剪刀差危机”引起的。从1913年开始,相比较农产品的价格而言,工业品的价格增长了3倍。而且,这个“剪刀差”引起了更趋激烈的矛盾,农民宁肯把谷物留在自己手中,也不卖给政府的采购机构。他们把手中的一些粮食储存起来,让自己和所饲养的牲畜有足够的食物。同时,还用一些粮食酿造了更多伏特加酒。农民们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将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哄抬上去,因此,拒绝把谷物卖给他们,不向他们让步。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局中的多数人主张向农民让步,降低工业品的价格。托洛茨基对其对手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失误进行了批评,他认为,他的担心在他们的手下成为现实,即新经济政策成为背离十月革命的目标,而转向农民的要求的潜在工具。1923年10月托洛茨基及其左翼反对派,开始起来反对新经济政策的发展。叶甫根尼·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等人签署了一份“46人声明”,对当权的党的领导人所提倡的组织政策和经济政策提出了批评。他们要求,党的机关要拓宽自由讨论的空间,深化国家对工业发展的干预。到了11月份,托洛茨基也加入反对派的行列,并以《新方针》(TheNewCourse)为总标题,写了一系列的相关文章。在1923年12月份的俄共(布)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左翼反对派的背叛行为遭到了诘责。相比较而言,当权的领导人需要斯大林甚于托洛茨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把对斯大林的批评束之高阁,就连季诺维也夫,也不再谈论限制斯大林的管理自主权的必要性了。他们认为,对各省的党派活动的镇压,最好也由斯大林来解决,并将在十三大上反对托洛茨基的事情托付给他来完成。这一次,他们自己不想要这个荣誉。他们深知,斯大林能够直面托洛茨基,并在政治上给他迎头一击,让他名誉扫地。在目睹了之前的党派斗争的必要性后,他们可能认为,如果出现分裂的话,对斯大林没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