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

作者:付金柱

第1章译序

2001年2月,热闹一时的以色列总理大选落下了帷幕,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候选人阿里埃勒·沙龙战胜了工党候选人巴拉克,成为第十五任内阁总理。以色列国内和国际社会对这种结果反响不一,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以色列国内的左翼人士和支持以巴实现和平的民众认为,沙龙当选会使以巴和谈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而右翼人士及支持沙龙的民众则认为,沙龙上台会增强以色列国家的安全,沙龙会成为犹太民族的新摩西。阿拉伯国家对沙龙当选大多持悲观态度,认为沙龙执政对推进巴以和谈有害无益,甚至会引发新的以巴军事对抗。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对以巴双方又打又拉,软硬兼施,以达到其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那么,沙龙到底是何许人也,竟能让世界为之如此关注呢?

沙龙从以色列国防军的底层干起,然后步步高升,最后登上总理宝座。多年来,他受到以色列著名领导人本·古里安、摩西·达扬、埃泽尔·魏茨曼、伊扎克·拉宾和梅纳赫姆·贝京等以色列杰出人士的培养提携,逐步从一个军事将领成长为以色列著名政治家。因此,沙龙与其他政治家不同,他以特殊的军人方式从政,因专制暴躁而被称为“以色列的恺撒”、“以色列王”;因以嘲弄、诅咒、威胁的方式对待政敌而被称为“暴怒的公牛”、“政界推土机”。但是,沙龙绝不是一味蛮横的赳赳武夫,人们发现,无论是在议会里,在政府里,在谈判桌上,沙龙总有大将风度,像指挥军队作战一样与政敌斗争,他既激进,又精明;即强硬,又圆滑,是一个经验丰富、手段高超的领导人,堪称“政坛老将”,这使他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与众不同的领导人,无论是朋友或是敌人,都有必要对此有所了解,以便知己知彼,真正地认识他。

本书力求给读者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沙龙。多年来,不同的人对沙龙的看法大相径庭:阿拉伯人把沙龙视为恶魔,唾骂他为刽子手和屠夫;西方舆论则把他称为“麻烦制造者”、“灵活的变色龙”;以色列人则把沙龙当作收拾目前中东复杂局势的最佳人选,对他寄予厚望。本书则把沙龙放在中东乃至世界尖锐复杂的大国关系剧烈冲突中,放在炮火连天的五次中东战争中,放在以色列政坛的风云变幻斗争中,放在他与风姿绰约的姑娘玛格丽特的火热恋爱生活中,放在他与妻妹莉莉的真诚相爱、闪电式结婚的过程中,放在私人农场热情招待朋友的谈笑风生中,塑造沙龙的复杂性格和传奇人生,献给读者一个鲜明活泼、骁勇善战、孤傲自负、独断专行、永不屈服的人物形象。

第2章一、初出茅庐

2001年2月7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在总理大选中击败巴拉克,成为以色列第十五任总理。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龙出生在特拉维夫附近的卡法·马拉尔村。沙龙并非他父亲的姓氏。他的父亲是从苏联来的移民,名字是沙内曼。但他后来把名字改为沙龙,因为这两个字听起来更像犹太希伯来文。

阿里埃勒·沙龙的父母均为犹太人。其父沙寥尔·沙内曼是苏联格鲁吉亚人。1922年2月20日,年方23岁的沙寥尔,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维拉,乘船抵达雅法港湾。维拉那时还是第比利斯大学医学系的学生,她来自俄罗斯第聂伯河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沙寥尔和维拉开始定居于距特拉维夫西南约十八英里的海岩附近一个名为“卡法·马拉尔”的村庄。1926年,沙寥尔和维拉的大女儿迪塔出世。两年后,即1928年,他们的儿子沙龙呱呱坠地,沙寥尔为其取名为阿里埃勒·沙内曼,昵称阿里克。两个孩子出生后,沙寥尔对他们的管教特别严格,教育他们要绝对服从父母旨意。而其妻维拉则夫唱妇随,对沙寥尔言听计从。据沙龙后来回忆,他的父亲在幼年时很少在他们姐弟面前露出笑脸,令他们感到望而生畏,不敢同他亲近。

沙龙家的生活条件比当地一般居民要优越一些。这一方面是由于沙寥尔种田更讲究科学性,另一方面是他经常以农业技术员的身份被外地聘用,能挣得一份额外的报酬。此外,由于维拉倔强固执,保住了她家的种植园,从而使他们的田地面积大大多于卡法·马拉尔其他居民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为沙龙创造了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使他能够得到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由于当地的小学教学很糟,沙寥尔专门从特拉维夫给迪塔和沙龙请来家庭教师进行辅导。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沙寥尔和维拉再次表现出与当地人的差别,他们不仅希望沙龙和迪塔读小学、中学,而且还希望孩子们像他们一样能进入大学深造。

 1/105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