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保守党竞选的口号是“谁来统治?”全国矿工联合会总书记劳伦斯·戴利和副主席、共产主义分子米克·麦加希公开吹嘘他们在工业方面采取的行动能够“搞垮”合法选举出来的保守党政府。
在竞选宣言中工党声称他们将抛弃“导致对抗和冲突的政策,与行将灭亡的哲学作斗争”,提出“摆脱危机的方法。”哈罗德·威尔逊许诺在“公正平等和顾及低收入”的基础上,与工会制定一个“社会契约”。他承诺减去穷人的税收,让他们致富,并废除劳资关系法。
投票结果没有表示出谁是明显的胜利者。工党虽有取胜的迹象,但只比保守党多五个席位,还有其他党派的32个席位可以争取。希思寻求与自由党结盟的可能性,可是未能与该党领袖杰里米·索普达成协议,于是希思便产生了一个错误的想法,向女王递交辞呈,就这样哈罗德·威尔逊重返唐宁街。以极其微弱的多数取胜意味着:他的无论哪一项决定,如果不受欢迎将很难在国会里通过。但是大危机很快就过去了。矿工接受了他提出的一项代价较高的新办法,全国又恢复了一周工作制。
虽然他们执政时期危机四起,保守党执政才40个月,对玛格丽特·撒切尔本人也是场恶梦,但是保守党还是取得了一些影响深远的政绩。英国加入了欧洲共同体;货币改成十进制;一项增值税的新利率政策取代了混乱的购买和选择雇佣税制度。
应指出,在保守党内部不是所有的成绩都受到赞成的,房屋所有权的措施疏远了许多党的支持者。希思政府放宽了对地方议会出售房屋的限制,并且取消对贷款的控制,从理论上讲更多的人能够买房子。但是,与此同时在私人住宅区却没有大量建造房屋。因此抵押利率急剧上升,房屋价格也跟着攀升。由于求大于供,在房屋交易中随意涨价的事变得屡见不鲜,只要出价高就没有做不成的交易。结果年轻夫妇再也买不起房子了。在上层,希思政府重新调整了地方政府机构,但是官僚机构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些机构的开支较高,因而也相应增加了税收的比率。
在这种不堪收拾的情况下,于竞选后不久特德·希思任命玛格丽特为影子内阁环境部大臣。她在这个职位上承担了一些最艰苦的工作,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她失去了伊丽莎白大楼的办公室和办公人员,失去了载着她四处奔波的司机和轿车。反对党的生活完全是另一回事。她回到了下院,在星殿的一间小屋里办公,秘书艾莉森·沃德仍跟着她。现在一切事情都得由艾莉森亲自去办了。
玛格丽特任职的几个月里,环境部的工作十分繁忙,她在下院频繁发言,而同事们却保持箴默。玛格丽特的工作量非常大,然而除此之外她还坚持担负起妻子和母亲的职责。她也许晚上不能回家做饭,但她决不让家里断炊,特别是冰箱里有切好的冷菜。她包下了所有的采购,常常去国王路的超级市场,一买就是一大堆,保证家里不会缺手纸、食品和肥皂。她曾一度长期抵制食品冷藏法的革命,但是这一方法终究成了她理家的实用方法。可是周六全家团聚,只要有可能她仍到国王路的小肉铺里搞点鲜肉。
丹尼斯每天上班得驾车驶65英里,因为1974年伯摩石油公司总部迁出伦敦搬到斯温顿。他每天早晨6时半准时离开家,早餐就得在6点。玛格丽特没有一天早上不起床早做早饭的,但是她晚上上床休息往往要到一、二点钟。她曾担心丹尼斯每天驾车去这么远的地方容易出危险,特别在冬天路滑的时候。但是把全家搬到斯温顿的做法并不明智,有时她得在深更半夜赶到伦敦。因为下院有突然集中表决的工作制,晚上或者半夜里她会被叫去投票,投票后再赶这么长的路是不堪设想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玛格丽特上床总是先卸装,然后把脱下的衣服挂好。即使疲惫不堪时,玛格丽特从不把衣服胡乱堆在一起。一边就上床的习惯。这是她从祖母膝下学来的理家方法:照料得好的东西方能经久耐用。从孩时起,她就不用肥皂洗脸。从那时起她一直用清除剂抹去脸上的化妆,然后再涂上优质皮肤保护液,此外她保持着童年时的习惯,一星期洗一次头。在一星期中间如果她要去参加什么活动的话,就用电发夹把头发弄得蓬松些。
卡罗尔仍在这一期间攻读法律。因为10岁就离家去读书,为了能在家里多住一些日子,她选择了伦敦大学。但是卡罗尔拿不定主意该读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学位却是玛格丽特出的主意,她母亲认为把法律学到手将“远比艺术有用”。尽管玛格丽特不曾干预子女的事业,但是她认为他们都应该拿到职称。卡罗尔学完法律后,玛格丽特坚持要她继续深造,直到够格当一名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