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撒切尔夫人传(33)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撒切尔夫人传(33)

作者:吉力

特德·希思为了平息学生对玛格丽特的敌对情绪,任命诺曼·圣约翰—史蒂夫斯为玛格丽特的助手。在上任的第一天早上他9点钟来到办公室,看见玛格丽特在前门恭候他,很远就向他伸出手来。他们成了她仅有的几个朋友中的一个。他承担了许多社会活动,远远超过了大臣助手通常所承担的工作量,这样做是为了减轻撒切尔夫人的压力,而设法填补她与教育界人士及新闻记者之间的裂痕。曾经有一个时期,她对报界怀有敌意,拒绝与记者会谈。如果要谈的话,她把所有问题都视为陷阱。

有一次,诺曼要在下午在下院就教育事务作答。他就在地下室一间委员会的房间里准备发言稿,因为那里没有电视监视器(其他房间里都有)。当时有人忘了通知他会议在哪里召开,因此诺曼错过了这次答辩。玛格丽特出去吃午餐并买些东西,回来时手上提着哈罗兹提袋,她发现诺曼没有出席作答,便代他答辩。事后她从没有说起她所做的事,也没有去责怪诺曼。他们谁也没有再提及此事。

玛格丽特在此期间有一位新秘书名叫艾莉森·沃德,她于1971年来到玛格丽特身边。那时艾莉森刚20岁,听下院里传说撒切尔夫人想找一位秘书,但是她作政治秘书只有三个月,恐怕不能胜任内阁大臣的事务。可是有人劝她去见一见大臣。没有经过特别的面谈,撒切尔夫人只是看了一眼艾莉森,便问她星期一能否来上班。玛格丽特具有很强的直觉能力,她用女性特有的第一印象来评判人,这常常很准确,看一眼便知道是否喜欢。如果她喜欢,便友好随便,彼此就可能产生好感。如果她讨厌某人也不加掩饰,态度冷若冰霜。

虽然玛格丽特困难重重,并引起了公众过分的注意,但是整个希思政府也有不少棘手的问题。通货膨胀直线上升,并且还未有停止的迹象。要求加工资的一个接一个罢工,搅乱了政府部门的工作。1972年特德·希思公布了一项强制收入政策,完全违背了保守党执政宣言的原则。

希思没有兑现诺言,撤消一些工业部门,去除那些不能自立“跛脚鸭子”,增加政府补贴帮助一些公司(如上克莱德的戈万轮船制造商),使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国有化。他实行一系列大转弯的政策,不仅使在上次竞选时相信保守党宣传的人们感到吃惊,而且内阁中的有些成员也是如此。虽然内阁成员对这些决定负有责任,但是真正参预决策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内阁里没有民主投票制度,首相只要靠几位老资格的同僚支持,便可以随心所欲。如果大臣中有谁发现某一项决定违背了自己的原则,那他的出路只有辞职。

玛格丽特十分关注这种状况,然而对她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忠诚,她决心效忠于她的领导人。她非常明白如果她离开内阁要想再回来说得花很长时间,因此她决定呆在原来的位子上,为希思的大转变政策共同承担责任。

希思政府厄运频频,并且还陷入了自己挖掘的陷阱中。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工资剧增问题,使希思不得不去做哈罗德·威尔逊准备做的事:促成一项劳资关系法案,限制工会使用罢工作为武器的自由。工会愤不可遏,但是它未能阻止该法案在国会里通过。当法案通过成为法律后,他们都对法律持藐视态度,结果英国最大的工会之一,工程工人混合工会被特设的国家劳资关系法庭判以七万五千英镑的罚款,因为它拒绝遵守罢工禁令。但是该工会当即给予反击,工会主席休·斯坎伦发出停工一天的号召,成功地关闭了船坞、工厂、新闻机构以及许多发电厂。此后,他又号召在整个秋季举行全天罢工活动,外加一个取消超时工作的要求。发电站里缺了工程技术人员,发电量便开始下降,这意味着电力供应短缺。阿拉伯人在这时期继1973年10月赎罪节战争之后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意在阻止西方大国帮助以色列,以致油价翻了两番。这一切,严重地破坏了政府发展经济的方针,该方针是财政大臣托尼·巴伯于1971年公布春季预算时提出的。

煤矿工人又抵制支付接二连三的资助款项,坚持付增长数额的31%,这和政府紧缩工资政策背道而驰。他们和象工程技术人员一样,坚持要求取消超时工作,并且连矿井的安全工作也停了下来。对此政府宣布了一项紧急状态令;限制用电,它还发起节电运动,在广告上登出引人注意的字句SoS,意即“切断电源”(SwichoffSomething)。照明用的标记熄灭了,办公大楼里的恒温器调到华氏63度,车速限制在每小时50英里。12月,火车司机也要求取消超时工作和星期天工作制。次年1月,政府为保存燃料以及对工业部门实行配给供应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实行一星期三天工作制。寒冷、黑暗和动荡不安的冬天过去了,失业者多达220万人——大萧条以来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英镑比值降到二次大战以来的最低点,加油站外面排起了长队,政府与煤矿工人领袖谈判破裂。于1974年2月,特德·希思最后决定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下议院。他宣布选举日期两天后,煤矿工人以81%的压倒多数投票赞同举行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