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诞生于英格兰格兰瑟镇一个小杂货商人的家庭。1979年至1990年,她担任英国首相11年,她不仅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其三次蝉联首相职位,开创了英国历史的先例。
从一介平民到首相,其间有漫长的道路。当撒切尔夫人功成名就时,有记者问她,她的成功是否得益于欧洲正在兴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她不无骄傲地说,有些妇女在被解放之前就已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她是有资格这样讲的。她的成功完全是她自强不息的结果,完全来自她对政治自始至终的强烈热情和为事业不懈奋斗的惊人毅力与决心。在熟悉她的人们的眼中,玛格丽特并不是一个十分有天才的人,而她的信心和勇气却弥补了这一点。她与大部分政治家风格迥异,她说话从来都是开门见山,直切问题。她甚至不认为作为一名国家领袖需要什么特殊的素质。她说:“任何知道操持家务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的妇女,大都可以说明白管理国家所遇到的那些问题。”而作为一个女人,一个贤妻和一个慈爱的母亲,她在这方面比男人无疑更有优势。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处心积虑的计谋。我们看到,她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抓住最恰当的时机,给她的敌人以当头一棒,而这种果敢和勇气正是她的机智所在。玛格丽特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理想的执着。不懈的奋斗和顽强的毅力,这就是她成功的秘诀。
撒切尔夫人曾一度被反对派丑化为冷血的“铁女人”。担任首相后,为了扭转人们业已形成的印象,她接受了别人的建议在服饰和发型上都刻意突出她女性妩媚的一面。然而,她内心所深蕴的与生俱来的母性的温情,不是手提购物袋面带微笑的宣传照片所能表现的。她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对她的双胞儿女时刻牵肠挂肚。也许惟一的不同就是她在得知儿子驾驶赛车在撒哈拉沙漠里失踪、生死未卜时,还依然能在痛苦中顽强地处理政务。她会在圣诞节宴会以后,亲自戴上手套去清洗盘碟,而不让助手们去干。她像所有女人一样,喜欢异性向她投来的青睐目光和动人微笑。她身边有许多男人在为她出谋划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成功女人的背后至少有两个不能不提的男人——自小就向她灌输政治抱负和人格品德的倔强的父亲;用金钱与耐心支持她事业的忠诚的丈夫。
作为一个坚定的保守党党员,一个虔诚而近乎刻板的卫理公会教徒,玛格丽特·撒切尔一直把恢复英国精神——努力工作崇尚真诚视为己任。在担任首相的11年时间里,她不仅在国际和国内事物上充分展现了她过人的才能,她本人的工作作风也无形中成了她所倡导的英国精神的典范。在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上,玛格丽特·撒切尔不仅是英国的表征,她同时标志着妇女在谋求自我解放的攀登中所能达到的一个顶峰。
第一章成长在贫民区
英国首相自罗伯特·沃波尔爵士到现在,只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对在他们对其执政期间所发生的每个灾难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尽管一个政府的成就与败绩从理论上讲是集体的事,但责任最后实际还是在唐宁街10号,还是落到现任的政府首脑的肩上。这对首相虽说不公平,然而却可使人们判断他们作出的决策正确与否。这种情形使得大多数首相在任期结束时都看上去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要老出10岁,显得面色苍白、体态臃肿,而且精力衰竭。
玛格丽特·撒切尔她在职期间却是个例外,她得到了完善,变得更有力、更大胆、更加容光满面,在唐宁街10号安然度过了一个个年头;并且在1983年6月9日竞选连任胜利后,带着一种长久以来就曾注视着梦寐以求的某种神圣东西的战斗者的坚定信念开始了她的第二个任期。
然而,1979年5月以来她成为英国第一个女首相的生活足以使强壮的男子不堪重负。她一周工作7天,每天规定工作20小时。她朋友很少,没有什么嗜好,家庭是个例外,她对任何政治以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且不论她关于医治英国病的论点正确与否,她对她的信条则矢志不移。她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丝毫不讲妥协。她对世界的看法非常简单,这个世界之正确与谬误、善与恶从来就是泾渭分明,决不存在中性。这是一幅深深染上了基督教的基本信条色彩的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她看到了欧洲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这股潮流是20世纪的一大威胁。
在从政之初,她并没想当首相。她曾想寻找某个什么人,通过他把她非常热爱的祖国从社会主义的威胁中拯救出来。当她发现在保守党领袖中没有人具有勇气冒着声名扫地的危险,以采取可能会不得人心的必要手段来扭转这种潮流时,她自己就站了出来。她曾说:“如果没有什么人对我评头论足、说长道短,我这人就没味儿了。世界上每个人一生中所干的事都会招来物议,如果你只是想博得人们的喜欢而不愿惹来攻击,那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以无所事事而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