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65)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65)

作者:冯云峰

第8集团军必须做到:

(1)对敌人不断施加压力,使其把部队从第1集团军地区调开。

(2)通过沿昂菲达维尔——哈马特——突尼斯轴线的进攻,阻止敌人撤入邦角半岛。

蒙哥马利对亚历山大的指示是这样回答的:“……我的全体官兵都处于最佳状态,都想使敌人遭到敦刻尔克式的失败。”

当时的情况错综复杂,要争论它们的是非曲直简直不可能。但大致情形是:亚历山大本来打算在更北面一些便于使用坦克的内陆地区,对轴心国部队进行致命打击,但为了满足蒙哥马利和第8集团军的要亲自看着敌人被消灭的愿望,他的作战指示作了过多的迁就。实际上,即使在更北面的地方消灭敌人,第8集团军也有一些部队能参加。因为第1装甲师已经划归第1集团军的第9军,而且第7装甲师和印第4师也都拨给了第1集团军。这几个师在最后向突尼斯大举进攻中充当了先锋。富有沙漠战经验的第11轻骑兵旅最先进入了突尼斯(但第1集团军的德比郡义勇骑兵队则声称最先进入突尼斯的是他们)。但蒙哥马利那时已不在战场上了。他已经很明显地让自己扮演了主角。除了文电的语气对此有所表示外,下面这件意味深长的事也表明了他希望扮演主角的想法:当第8集团军4月11日到达斯法克斯时,蒙哥马利要求亚历山大把当时正向凯鲁万推进的第1集团军的第6装甲师拨归他指挥,以便他能够把第1装甲师留在斯法克斯以“协助搞好补给工作”。亚历山大的答复是,命令第1装甲师去与第6装甲师会合。这已经是向蒙哥马利发出警告了。但他却误解了他自己和第8集团军的处境,因而在昂菲达维尔作出了他的军旅生涯中最糟糕的一些作战判断。

蒙哥马利无论在职业上还是私人事务上都会犯错误。第8集团军于4月10日进入斯法克斯后,他向北非军事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即蒙哥马利致艾森豪威尔的“私人电报”。电文如下:今晨8时30分进入斯法克斯。请派‘空中堡垒’来。一位司令官给另一位司令官发这样的电报是极不寻常的,其起因是:蒙哥马利认为他已经和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打过赌,如果他在4月15日前占领斯法克斯,艾森豪威尔将送来一架“空中堡垒”式飞机,供他专用。这种行为非常幼稚,而且做得非常笨拙。艾伦·布鲁克在他的《书信文件集》的一条注释中生动地描写了比德尔·史密斯的反应。那条注释的开头写道:“上午与蒙蒂会见时,我为他所引起的麻烦狠狠地责备了他一顿。”布鲁克是在6月初访问阿尔及尔时同蒙哥马利见面的,那时艾森豪威尔还在为这件事“生气”呢。比德尔·史密斯本来是说着玩的,但蒙哥马利一再坚持,史密斯不得不报告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为了搞好关系,就把一架“空中堡垒”连同一个美国空勤组送给了蒙哥马利。布鲁克在叙述他与蒙哥马利会见的情景时清楚地表明,蒙哥马利竟深信“艾克”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令人难以置信。在这里,我们又一次在蒙哥马利身上看到了那种难以矫正的孩子般“耍花招”的毛病。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艾森豪威尔宽宏大度,能够原谅和忘记这件事,但美军和英军中有许多人在听到这件事后,无疑给它编造了许多情节,而他们对蒙哥马利的反应又是很不友好的。正是由于这一类行为,蒙哥马利有时把自己的前途给败坏了。

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推进到突尼斯的大山脚下时,它在军事上已没有重大意义,只能作为一支牵制力量,把冯·阿尼姆的部队尽可能多地牵制在远离决定性区域(迈杰尔达河流域及其平原,它们是突尼斯的天然大门)的地方,而这一决定性区域直到战争结束都是第1集团军的地盘。亚历山大在答复蒙哥马利4月11日要求接管第6装甲师的申请时已经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其实,这种事是不需要上级提示的。只需看一下地图,或者最好是亲自进行一次侦察,就可以看出,对昂菲达维尔进行任何攻击都必然要付出极大代价,而只能夺取极小地盘。除非在人员和弹药方面付出惨重代价,以至于昂菲达维尔将像索姆河或帕森达勒那样变成一个臭名远扬的地名,否则,突破防线是不可能的。霍罗克斯终于明白了这一点,他向蒙哥马利说道:“我们能够突破,但是我怀疑第8集团军最后还能剩下多少人员。”为了证明这一简单的真理,许多好战士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