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118)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118)

作者:冯云峰

关键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就在1945年5月4日下午6时30分,在吕讷堡荒野上的一个帐篷中,蒙哥马利在题为《在荷兰、德国西北部(包括所有岛屿)和在丹麦的所有德国武装力量投降书》的文件上签了字。帐篷中摆设简单,蒙哥马利的《回忆录》中写道:“一张铺着军毯的活动桌上放着一瓶墨水和一支在商店中花两个便士就可买到的普通军用钢笔。”在五个德国签字者中,海军总司令冯·弗里德伯格海军上将事后不久就服毒自杀,另一个金泽尔将军,也开枪自杀。事情到此为止。

第十四章“是一位获誉过高的将军吗?”

五十年的岁月啊,斗转星移,和平之光掩盖了战争的记忆;

回忆往事,豪情满怀,喜欢冒险的小伙子会阵阵叹息。

在夏日清晨与隆冬寒夜,他们胸中的战火燃起;

唱一曲战士之歌吧,这歌声豪放、刚强、活泼、粗野。

进行曲声中充斥着愤怒,尽是无知的悔恨与不羁的狂喜;

他们会羡慕我们令人炫目的经历,只缘此刻杀戮已在地球上绝迹!

蒙哥马利心中深深知道,上一次大战时的英国诗人西格弗里德·萨松加上下面几句是对的:

一个老人满头白发,微微抬起的脸上满是皱纹他谆谆教导孩子们战争就是恶魔,是瘟疫……

卡尔马克思说,谈到约翰·斯图尔特·米尔时这个人之所以能爬上显要地位,是因为环境有利,道路平坦。但对蒙哥马利来说并不是这样。地球的长期的地震活动能够把碳变成金刚石,现代战争也具有这样的功能,能够把普通将军变成出类拔萃的统帅。战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它为优秀指挥官提供使其成熟起来所需的时间,以及使其完善军事艺术所需的空间。二战就是这种战争。战争结束为止,几乎没有一个参战国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卓越的将领。实际上,有些还成熟得很早。在蒙哥马利的时代,并不缺少有才干的将领,而是有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军事统帅。但蒙哥马利却比他们更突出更优秀。我们应当把蒙哥马利与他的同代人放在一起来评价。在同代知名的人中有:英国的韦维尔、亚历山大和斯利姆;德国的曼斯坦、莫德尔、曼特菲尔、古德里安、隆美乐;美国的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和巴顿。此外,还有一大批与他同代的知名的俄国人,其中至少有朱可夫和科涅夫。日本的优秀将领也不止一个。与我交谈过的英国人中,有些人不满于蒙哥马利对待他们的态度,但在谈话结束时,他们总要说:“无论如何,你得确信他是威灵顿以来我国最优秀的将领。”这就提出了本书最后一章需要予以探讨的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使蒙哥马利在第二次世界中成为同辈人中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当时条件下所能作出的一个主观评价吗?或者说,这个评价能经得起长期的考验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时机一到,他就会作为一个完全合格的军人,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蒙哥马利有作战经验,好学上进,深思熟虑,具有教育年青人的教学技能,头脑也很清醒。他一辈子致力于使陆军能够成为一种武器,而不是摆摆样子。正因为如此,蒙哥马利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就已是个完完全全的专家了。他在返英之前从阿赖曼到桑格罗河,一直在同德军战斗,经验更加丰富。这件事本身在英国史上就很新颖。约翰·特莱恩写黑格传加了一个副标题“一个受过教育的军人,”在某种意义上,他这样做自然是对的。1914年,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与黑格相比,因为黑格具有布尔战争的实战经验,在技术上又是个内行,在重建英国陆军的工作中他还是霍尔丹的得力助手。但是,黑格所受到的教育根本不能与蒙哥马利相比。蒙哥马利业务熟练,举止文雅,经受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磨炼与考验,在两次大战之间,他是个优秀教官。二战即将爆发时,他善于思考,直言不讳,是个现实主义者。他这个司令官正像迈尔斯·格雷厄姆爵士所指出的那样,在他的领导下,部队除了奉命前进之外,从未接到别的行动命令(个别情况例外)。蒙哥马利出征诺曼底时,我认为他已是一个本领最全面的将领了,英国从来没有派出过这样的将领去作战。德军参谋系统曾经培养出一批严厉、内行而又自信的高级将领。蒙哥马利正是能与这些德国将领相比的少数几个英军将领之一。从这一点上讲,对他的评价肯定不是过高。布莱德雷或巴顿,就像美国国内战争时期的某些将军一样,也具有某种卓越的指挥才干,但没有一个美国将军能在军事技术和作战思想等方面与蒙哥马利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