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114)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114)

作者:冯云峰

无须赘言,蒙哥马利是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的。这次战斗由英国第2集团军的两个军和美国第9集团军的一个军进行。如果说,德国人在阿登攻势之前的欺骗伎俩还比较出色的话,那么与蒙哥马利这次行动的伪装相比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他们做到了在伪装的掩护下,大量的人员、装备运到暴露的沿河一线而不被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阿赖曼所用的办法的重演:让敌人知道进攻点,但看不见进攻者。下述统计数字表明蒙哥马利当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11.8万吨各种各样的供应物资必须秘密屯集;发起进攻前的第一周中,662辆坦克、4000辆坦克运输车和32万辆其他车辆必须大部分在夜间进入阵地;皇家海军的36艘登陆艇也要通过欧洲大陆的公路运来。美国集团军屯集了不少于13.8万吨弹药。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在阿纳姆发生过的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直接支援方面的错误,需要就3月24日上午从英格兰飞来的英国第6空降师和从巴黎地区飞来的美国第17空降师的空降作出复杂的安排。3月23日夜间,当3500门大炮向莱茵河对岸轰击以掩护蒙哥马利精心筹划的突击时,上述一切都已顺利完成,其他许多辅助工作也进行得十分协调。当然,如果没有空中优势这一决定性因素,这种协调肯定遭到破坏。只有引起敌人的注意,才更容易欺骗敌人。

首相当然出席了这最后一场“大表演”。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一个圆满的收场。从1940年起就为之奋斗的一切现在在他的眼前实现了。丘吉尔对他的将军们总是毫不留情的,他常与他们争吵作对,但蒙哥马利幸存下来了,而且现在能在这里请他的首相登上一条船,将他送到一个他一直在合法地梦想着其毁灭的国度。当我想到温斯顿·丘吉尔横渡莱茵河时,我记起了W·H·奥登的诗句:

对失败者,历史可能发出悲痛的叹息,却不能有所帮助或赦免!

我也想到了那个不屈不挠的人物,在那胜利的时刻,他心里一定是非常愉快的。

蒙哥马利,这位精心布置战斗的大师,取得了像数学家们在解一道数学难题时所取得的那种圆满结果。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损失极小。物资并没有浪费。兵力得到了合理使用。到3月27日,他的几个集团军已越过了莱茵河,建立了宽35英里、纵深20英里的桥头堡。英国第2集团军伤亡3968人,美军伤亡2813人。但是,已建立的立足点异常稳固,俘敌1.6万多人。就像在诺曼底一样,蒙哥马利取得了他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必须取得的胜利,没有出什么差错。现在英军已顺利地越过了莱茵河,下一步该怎么办呢?美国人也以压倒优势的力量过了河;俄国人在东面正迫近柏林的大门。

蒙哥马利对自己成功的反应是合情合理的,这种反应没有超出他所理解的盟军当时的计划范围,即尽快尽远地向东挺进,第一步到达易北河,第二步,向柏林推进。3月27日,蒙哥马利给他的集团军司令们发出如下指示:左面英国第2集团军以宽大正面向前运动,其北翼直指汉堡;美国第9集团军在右面向前推进,目标是马格德堡,然后准备与美国第12集团军群配合,摧毁鲁尔。加拿大第1集团军与此同时,将扫荡荷兰的残存被占领区,并沿海岸线向易北河冲击。各部队行动不得迟缓,装甲部队和机动部队要全速前进。这是一个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方案。3月27日6时10分,他打电报给艾森豪威尔说:“今天我向各集团军司令发出了东进作战的命令,现即将开始行动。”电报在陈述了作战计划细节之后,最后写道:“我的指挥所将移往威塞尔—明斯特—温登布吕克—黑尔福德—汉诺威,然后沿着公路到达柏林,但愿如此。”当丘吉尔收到这封电报的副本时,对于最后几个词的含义当然感到十分振奋。丘吉尔对俄国人粗暴践踏雅尔塔协议的举动深表关切,他终日在盘算,越来越感到有必要打下一些坚实的基础,借以处理军事胜利的政治后果。他对俄国人抱有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日渐增强。对于丘吉尔来说,盟军首先攻入德国首都是头等大事。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障碍随即出现了。虽然蒙哥马利给各集团军的指示正确地贯彻了当时仍然明显的是官方的意图,但事实上,他操之过急了。因为只有最高统帅才能指示部队按照他的命令向柏林发起最后进军,而艾森豪威尔现在(在英国人看来,是灾难性的)却改变了西线战事最后阶段的整个作战方针。在这新的作战方针中,柏林已不再是一个目标,而且,艾森豪威尔可以堂而皇之地宣称他有相当充足的理由来作出这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