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6月7日,玛德琳奥尔布赖特的祖父阿诺斯特考贝尔在一个名叫库奇切的小村庄里出生。村子在距布拉格东九十英里的地方,坐落于英格尔山脉和波希米亚一摩拉维亚高地之间的一个要隘上。它位于基斯珀克城外,现称为莱托赫拉德,村里的村民们世代以农业为生。
阿诺斯特娶奥尔加普泰科娃为妻。她的娘家在附近一个名叫科斯泰里克纳德奥尔利策的小镇上。婚后,他们生了3个孩子:大女儿玛吉塔;二儿子杰恩,子承父业,从事建筑材料的生意;小儿子约瑟夫,是3个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他是个左撇子,生于1909年9月20日,约瑟夫的出生证明上写着“犹太人,合法出生”字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约瑟夫9岁。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共和国从残存的奥匈帝国独立出来。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人们充满了建设一个民主国家的梦想。目睹民主的诞生,对于约瑟夫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愿毕生为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而奋斗。
考贝尔一家工作勤奋,在当地颇有名望。当时,镇上居民共有3000多人,居住着十几户犹太人。他们姓氏中的元音O上面有变音符号,写为,读作“科贝尔”,暗示了德国血统。阿诺斯特考贝尔有一座整饬的三层楼房。房子的门牌号是蒂尔索娃街305号,对面是基斯珀克火车站。房子建于1907年,就在约瑟夫出生的那一年,是这条街仅有的两座房子中的一座。街道的两旁排列着粗大的枫树。房子前面的墙上用油漆写着一个广告,广告是用捷克语写的。说明出售的物品:瓦片、泥灰、沥青和沙。这一点的确与众不同,但同时也说明这一犹太家庭已经完全融入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镇上四分之一的居民是德国人,所以大部分犹太商人用两种语言做广告。
阿诺斯特身材高大,性格开朗,大眼睛,高鼻梁,下巴微凹。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给杰恩雷内尔特的火柴厂供应木料。火柴厂是当地主要的工业。在他的房后,有一个马厩,他养了两队马,用来把木头从火车站拖到工厂。考贝尔做生意很精明,他和雷内尔特共同合作,火柴一直销到布拉格。他们不但是生意上的搭档,也是好朋友,他们两人常常于傍晚坐在雷内尔特的餐厅里,阅读他们保存在一个长的木柜子里的书籍。柜子是用当地的橡木制作的,做工精良,直到现在,柜子还存放在原来的地方。
雷内尔特的孙女维拉鲁布瑞克托娃,一位生性活泼,易于激动的女人,长着一头柔软又卷曲的头发,像蓝色矢车菊一样的蓝眼睛,如今仍住在这栋考贝尔曾常在那儿讨论生意上的事情的老房子里面。这是一座宽敞的赭色房子,高高的天花板和长长的窗户,精雕细琢的木窗架上,悬挂着镂花边的窗帘。厨房也是维拉的卧室,里面有一个取暖用的烧木柴的炉子。在餐厅的桌子上,摆满了家人的照片,祭奠着过去的岁月。里面有一张阿诺斯特的老照片,他穿着双排扣的西服,戴了一顶软呢帽,坐在一辆停在房子旁边的木马车上。房子外面有一只名叫迪格胖胖的棕色叭喇狗,像维拉一样对人友善。它沿着篱笆来回不停地走动着,警惕地保护着主人财产。房子和木柜对于维拉来说都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家庭历史的见证。
由于认识考贝尔而带来的暂时的荣耀,使得维拉鲁布瑞克托娃很高兴,她在厨房里摆出了一副女王的架势。当她往桌上摆放盘子时,她思绪万千。盘子里装满了一种叫可拉斯的布满粉末的捷克饼干,她边说话,边给煮熟的热土豆剥皮,还端上烧好的鸡腿和一大碗拌有奶油的黄瓜片,就像在战争年代一样,客人们离开时,她坚持送给他们一些新鲜鸡蛋,并送他们回城。
她说,“阿诺斯特考贝尔就像家人一样,他是一位体贴工人的老板,他的工人们都很感激他为这一地区创造了几百个工作机会。”她说,“考贝尔的家庭中没有很强的宗教色彩,考贝尔和镇子上其他家庭一样欢度圣诞节,和他的工人们一起唱圣诞颂歌,并接受工人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他的面包。”维拉对于考贝尔是犹太人这一点一无所知,她认为,考贝尔的工人也不知晓这一点。如果他是犹太人,工人们就不会那么喜欢他。她说话时,脸上带着确信无疑的表情,表示她也这样想,“他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犹太人的味道。”
阿诺斯特考贝尔执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约瑟夫1919~1920年上5年级时,他的成绩报告单显示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每门功课分5等,他不是一等就是二等。他5年级最好的科目是捷克语、公民课、数学、宗教和音乐课。他也是一位听话的学生,成绩报告上显示,5年级他仅缺了两天的课。他的成绩报告单宗教信仰一栏中填着犹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