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奥尔布赖特传(49)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奥尔布赖特传(49)

作者:(美)安·布莱克

她的论文和父亲的著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跟父亲一样,她的论文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民主在捷克斯洛伐克消亡的画卷,但并未涉及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这个话题是个禁区,一种潜意识使她回避从任何角度(甚至学术角度)探讨这一主题涉及的人与事。

1959年6月8日,玛德琳在获得学院毕业证书的364名毕业生之列,国防部长尼尔H麦克尔罗伊(她同班同学的父亲)是毕业典礼的特邀发言人。他讲道,在韦尔斯利接受教育的年轻女性“正整装待发奔赴家庭的中心工作岗位”,那些未来妈妈已备足能量去“点燃她们的孩子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望的火花”。但并非每一位女性都对他描述的前景心驰神往。威妮弗雷德肖尔弗罗恩德——或者像韦尔斯利女子学院1959年学刊的目录上所写的那样:迈伦弗罗恩德夫人—是全年级毕业后旋即结婚并随了夫姓的27位女生中的一名。她回忆道:“我甚至当场就听着刺耳。虽然女权主义运动还未兴起,但我认为我们中有许多人觉得受到了轻视,我们觉得凭我们的知识水平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最终,她们中的大多数会以在韦尔斯利接受的教育而有所作为,但那是后话。50年代达到法定结婚年龄、20出头结婚然后生孩子的女性,觉得她们心目中的理想婚姻受到了一二十年后产生的女权运动的冲击。当韦尔斯利五九届中的大多数女性最终决定走向工作岗位时,奋起反抗常常是她们的丈夫,使她们的一只脚牢牢地站在50年代,另一只脚跨入60年代,进退两难。

11爱情和婚姻

我和意中人喜结良缘,我知道他将过上一种有意思的生活,我想成为那种生活的一部分,但也想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

韦尔斯利毕业证和一只结婚钻戒使玛德琳的生活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她是一个乖女儿,没有辜负父母为使儿女过上更有保障的生活做出的种种牺牲,她的未来显得光明无比,对富裕和幸福的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向往。

于韦尔斯利玛德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3天后便嫁给了她的威廉斯学院的意中人约瑟夫梅迪尔帕特森。星期三(捷克传统中的希望日),婚礼在韦尔斯利村的圣安德鲁新教圣公会教堂举行。跟那个时代所有的新娘一样,玛德琳身着一袭洁白美丽的婚纱,纤腰紧束,脖子上戴着一串雪白的珍珠项链,手捧一束铃兰玫瑰,光彩照人。玛德琳的妹妹凯西考贝尔和新郎的妹妹艾丽丝奥尔布赖特担任女傧相,男傧相是乔的威廉斯同班同学桑福德I汉塞尔,另一名同学威廉H哈特任领宾员。

婚礼准备得相当困难。按照传统,负担婚礼费用的玛德琳家经济状况困窘,乔的家庭不仅极其富有,社会地位亦高高在上。奥尔布赖特今天说:“当时面临的巨大问题是我们家没有钱,难就难在如何才能操办与这个复杂的家庭相称的体面的婚礼。”奥尔布赖特自己负担了这一切。她把在校园出售炸甜饼圈和橘子汁的小吃店里打工挣的钱给乔买了一块手表作为结婚礼物,另外,还支付大部分的婚礼费用,包括淡绿色的女傧相服,这是她从波士顿著名的婚礼服饰商店普里西拉选购的。费用由男方支付的婚礼彩排晚宴极其精美,奥尔布赖特家把一干人马请到波士顿最高档的饭店之一——约瑟夫餐厅。

婚礼仪式结束后,款待来宾的宴会设在马萨诸塞1812号大厦,乔的多数亲属都出席了。宴会刚一结束,艾丽丝奥尔布赖特就表明她不敢苟同新嫂嫂对服装的品味,然后走进洗手间,脱下女傧相服并扯烂了。玛德琳奥尔布赖特回忆说:“她不喜欢那件衣服,衣服确实难看。”

除了华丽的结婚礼服,多姿多彩的新婚生活同样令人兴奋不已。这对新婚夫妇去加勒比海度蜜月,在一周的时间里,他们从一个岛屿飞到另一个岛屿,欣赏着一望无垠的白色沙滩。

适应新家庭的癖好和习惯绝非易事,相处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谐音,期望或许过高或许过低,即使对有着相似家庭背景的新婚夫妇而言,磨合期也是困难重重。奥尔布赖特家是个背景复杂的家族,对他们来说女仆和豪宅跟他们经营的报纸一样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玛德琳发现自己踏入的这个家庭阶层很看重社会地位。一位朋友说:“他们不仅富有,而且是名门望族。奥尔布赖特家是个令人生畏的家族。”

约瑟芬奥尔布赖特并不热衷于让儿子跟一名天主教徒结婚,事实上,正是约瑟芬坚持让玛德琳改变宗教信仰。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位成员说:“约瑟芬饮酒无度,相当刻薄,对玛德琳的态度很恶劣,她不把侮辱人当回事,她要让你明白这里没有你的地位,她甚至会拿陌生人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