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赫鲁晓夫传(32)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赫鲁晓夫传(32)

作者:(苏)罗·亚·麦德维杰夫

在1953年8月召开的一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公布了已由党中央主席团批准的第一批经济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大多是由赫鲁晓夫提出的。相对于中央主席团其他成员而言,赫鲁晓夫更加明了农村问题的真相,而且也充分理解迫切需要进行大量实质性的改革。因为没有改革,农业生产就会依然如故毫无起色。

最高苏维埃的决定是非常和缓而有节制的,但还是给全国农业地区带来了效果显著的良好影响,而且使马林科夫在农庄庄员和农业工人中赢得了长盛不衰的好感。首先,国家增加了对农业投资,提高了肉类、牛奶、羊毛、土豆和蔬菜的收购价格,集体农庄在计划定额之外交售谷物的价格也相应上涨。其次,由马林科夫出面宣布,苏联政府决定全部免除所有的农家欠款(即有关自留地所得税方面的整年积欠)并降低自留地所有者须用实物缴纳的赋税;对用作自留地的国有土地所征收的税金也将减少一半。这一类改革措施对农村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个月之后,党中央委员会全会批准了这些改革措施,但全会对农业现状并不满意,提出了不少的批评意见,并主张更加迅速彻底地解决问题。在会议报告中,赫鲁晓夫论证说,前进的主要障碍就是违背了这样一条“列宁主义原则”即承认农民是小私有者,应当准许农民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拥有物质兴趣。他宣称,这一原则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棉花、茶叶、柑桔和甜菜等生产部门,但还没有在其他农业生产部门得到推广。赫鲁晓夫还批评说,对同一地区内先进的集体农庄实行多干多交、鞭打快牛,而对那些落后单位却索取甚少,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而且还掩盖了落后单位的低效率。他提议,相对于最高苏维埃已经提出的收购价格,土豆和蔬菜的收购价还应再次提高。他重申了早些时候业已提出过的要求,即停止对集体农庄庄员耕种自留地所强加的不合理的压制。此外,他还提议对农业专家进行全面的重新安置,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并不是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或机器拖拉机站——后一个机构还受到赫鲁晓夫的一通责骂——等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而是在各种各样的“领导机构”中任职。他以党中央的名义,号召大力压缩包括全苏农业部在内的所有这类机构的人员编制。

另一个重要的改革建议是,集体农庄庄员应当预先得到其现金的或实物的收入。以往,庄员们只在每年晚秋时节分红一次;现在则授权集体农庄从销售肉类和牛奶的所得收益中提取25%的现金按季分给庄员。惟一的限制是这种分配按日平均不得超过每个工作日预计报酬的1/4。没有饲养牲畜的农庄将免除其向国家提供肉类和牛奶的强制性义务,那些在1953年6月15日以后才获得牲畜的农庄可以在1953-1954年期间免交肉类产品。

这些改革对国民经济只有间接的影响。在1953年工业生产增长12%的同时,农业生产却只提高了2.5%粮食的短缺仍然让人不安。由于无力从国外购买粮食,因而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就是以某种方式提高本国农业的生产,求助于使用化肥这种长时间的权宜之计。迫切希望改变农业困境的赫鲁晓夫认为,走出死胡同的通路只有一条;因而他强烈要求开垦耕种处女地和休耕地,并且提议大规模播种玉米。

实际上,在西伯利亚、北哈萨克、乌拉尔和北高加索等地区确实还有大量的土地从未得到开发利用。尽管这些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但最初的估算仍表明,耕种这些土地所得的收益会远远大于所需要的投资。然而,默然同意这一提议的人却寥寥无几。最坚决反对这项措施的有哈萨克地方党的领导、第一书记沙亚赫麦托夫和第二书记阿方诺夫。他们清楚地知道,北哈萨克的处女地都被哈萨克人充作载畜草场之用。另外,耕种这些土地显然还会导致来自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移民——但决不会是哈萨克人——在此安家落户。甚至在党中央主席团内部,莫落托夫和伏罗希洛夫也提出了审慎的反对意见。后者在不久前刚刚走访了斯摩棱斯克地区,并为那里农村的贫困状况感到惊诧不已,他对赫鲁晓夫说:“在斯摩棱斯克州的许多区,人们居然还在用牛拉犁。”赫鲁晓夫反驳说,国家无法既开垦荒地,又同时帮助那些早已开发出的适耕地区。他强调,关键在于把力量集中于那些能尽快地得到成果的措施上。在这个问题上,中央主席团人多数人支持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