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时间过后,墨索里尼才认识到“乡村化”的必要性。他起先鼓励发展大城市,后又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宣称“法西斯主义主要是在农村兴起的”小业主”顺从听命,喜欢不声不响地”干活,以这些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最为强盛而城市的条件只能制造不满,要求高工资,追求舒适,结果造成家庭越来越小。这一切均与法西斯主义完全背道而驰他知道要使意大利乡村化并不容易,可能需半个世纪才能实现,但必须这么做。“城市害处多,寄生性重”,因此不应多投资去建设;即使在乡村,他也认为必须限制改善住房条件,因为条件一好,人们生小孩的积极性可能就会降低墨索里尼对上述种种观点简直入了迷,无法解脱。他命令地方官员不准任何人迁离农村,必要时甚至可以使用武力罗马不应成为一座工业城市,要保持其农业区中心的特点其他重要城市都应强制缩小规模他这是在进行一场无望的、拿鸡蛋碰石头的战斗:城市依旧像以前一样继续发展他先是窜改人口统计表以掩饰这一令人不愉快的事实,继而又作出相反决定:耗费大量钱财把罗马建成一个大工业中心。
1925年6月,墨索里尼发起的“增产小麦的战斗”比较理想。为达到粮食自给的目标,他采取了高关税政策。这场战斗的出发点是,意大利能够,而且应该满足本国的粮食需要,并有所剩余可供出口与此相反,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意大利种植小麦所占的耕地已属过多,就气候条件而论,完全可以种植其他效益更高的多种经济作物,赚取外汇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价格还不到目前意大利消费者所支付的一半。但墨索里尼非常热衷于“小麦战斗”,甚至为此赋诗并公之于众。增加生产的成绩不小,只是农业的经济收益大大下降了,因为对粮食进口实行高关税造成了生产高成本和耕作低效率国内主食价格偏高带来诸多困难同时,由于原先生产价值较高的农产品的土地改种粮食作物,出口市场也随之丧失。结果,获益的全是大地主和有产阶级墨索里尼本想通过此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实际上却有利于大地主。因此,这场战斗的胜利不过又是一次欺骗宣传而已。一般说,受损失的是意大利经济,但具体讲,吃亏的还是消费者。1940年战争开始时,意大利表面看上去几乎做到了粮食自给,但却忽视了肥料自给。所以,当战时国外的天然肥料和化学肥料供应停止后,意大利的粮食生产一落千丈。
墨索里尼的“垦荒战斗”倒是一场真正的胜利。法西斯政府拨出大批资金进行排涝、灌溉、绿化及农田建设。至于拨款的准确数难以查清,但没有宣传所讲的那么多。这场战斗的目标也只是完成了一半。不过,由于改造了沼泽地,意大利得益匪浅。该成果自然又是宣传法西斯胜利的恰当内容。
接替戴·斯蒂法尼财政大臣职务的是朱泽培·沃尔皮伯爵,他是意大利的金融巨头之一,也是一位与国际上联系甚广的实业家他的主要成就是说服了美国和英国放弃向意大利索讨拖欠的战争债款,而且明智地把这项成绩归功于墨索里尼债务问题解决之后,开启了美国向意大利投资的大门,这对法西斯政权非常有利。
1926至1927年,墨索里尼重新调整币值但收效甚微。1922年他上台不几天就曾决定适当调整币值,以此作为法西斯实力的象征但随后三年,里拉一直贬值,由一百里拉兑换一英镑降至一百五十里拉一英镑,这是对他的权威和信誉的公开挑战他坚持不惜代价恢复原来的兑换比价,甚至使里拉比价有所上升。他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出于政治原因而不是经济原因为了维护他个人的威望以及法西斯的信誉,不论经济效益如何,都必须严格实行通货紧缩的政策稳定货币和恢复金本位制确实产生了良好效果,报纸也大力加以宣传。但多数专家同意戴·斯蒂法尼和沃尔皮的意见,认为九十里拉兑换一英镑的比值太高墨索里尼这种只顾个人威望的做法给意大利经济造成的沉重负担比他预计的要严重得多新兑换率使出口商受到巨大打击,股票价格暴跌。失业人数增加,生产成本和生活费用也同时上涨。但墨索里尼固执己见,拒不改正,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声誉。几年之后,他才勉强同意里拉大幅度贬值,挽回原先决策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报界奉命对此事不得大肆宣扬,而且严禁公开批评“九十里拉兑换率”考虑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