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总统地位最薄弱的环节却在他的左翼。尽管他为劳联和产联之间的和解作了很大的努力,这两大组织仍旧严重分裂。刘易斯仍然牢骚满腹一身反骨,骂罗斯福忘记了1936年产联邦了他的忙,现在竟“背叛”朋友。有些青年团体对总统的敌对情绪也在增加。有一次,总统在白宫南门廊发表演说,告诫美国青年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不能指望一夜间实现乌托邦,这时,一片倒彩声,响彻了严冬的天空。而极左分子中间也出现新的更为邪恶的敌对情绪。
美国共产党在莫斯科的暗示下曾一度采取人民阵线的立场;对罗斯福政府抱友好的或至少是宽容的态度;但自苏德条约签订以后,美共不仅在国际问题上,而且在国内事务上都采取了突然的转变。他们认为罗斯福至多不过是资本家的一个克伦斯基式的小卒,说得坏些,则是一个拼命抓权的军国主义分子,一心想把他的国家拖入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总统对这种谩骂并不介意,因为他知道共产党的反对有多大分量。但他不敢而且也没有忽视他们在劳工部门、青年团体、报刊、工人进步署工人中间以及政府机关所进行的渗透活动。然而,对待这个问题,他一如既往采取了迂回打击的办法,而不使用正面进攻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他把政府雇员中的嫌疑分子监管起来,又和埃莉诺·罗斯福一起帮助工人联盟中非共产党领袖成立一个劳动进步署工人的新组织。
总统对国会的控制似乎比以前更软弱无力了。两党间原有的宗派情绪,经总统候选人提名的一场混战而加剧;参众两院已成为混战的中心地带。众院对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这个重要的新政部门的内部行政管理是一团糟。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正准备提出一项议案,在罗斯福看来这个议案,尽管表面上声称确保行政管理上的公正,其实是一个想束缚新政机构的“愚蠢的”企图。一年前他曾签署了哈奇法案,尽管当时他也曾怀疑那个法案目的在于削弱他的任命权,而不是想要“澄清吏治”。现在哈奇法案的适用范围已扩大到用联邦经费雇用的州政府雇员。甚至赫尔的那个颇得民心的贸易协定要求延长三年期限也几乎不能取得足够的支持。加纳反对延长三年期限,使总统非常生气。一天晚上在伊克斯面前提及此事时,他甚至连声咒骂“该死,该死!”以发泄他胸中的不满。
这就是国内事务的一派黯淡景象,而当时正是希特勒再度出现于世界舞台上,大显威风之际。
4月9日黎明,德国士兵越过毫无防御的丹麦边界,半小时后,十二艘德国驱逐舰在一片暴风雪中宛如神兵天降出现于挪威的纳尔维克港附近,挪威炮艇遭鱼雷击沉,接着两千名德国步兵登陆。不久,更多的德军从汽艇和运输艇涌上挪威的沿海港口。丹麦的独立几小时内就丧失殆尽;两天后,挪威的主要港口也沦入纳粹的魔爪。
在开战后头几个小时内,局势尚不明朗,看来英、法可能对敌人进行抵抗。事实上,同盟国方面一直准备占领挪威的主要地区,但是他们晚了一步。德国人制订的作战计划是既彻底而又富于想象力的,他们执行时将武力、准确性、残酷手段、阴谋诡计、突然袭击等战术天才地融合在一起。相形之下,同盟国的抵抗却显得仓促应战,毫无计划,力量不足。英国部队登陆后与敌军接触,战斗软弱无力,旋即撤退。在严厉的责难声中,张伯伦准备辞职。丘吉尔即将继位。不久,希特勒趁盟军在遭受打击后尚未缓过气来,又发动了新的进攻。
5月10日,德军的炮火猛烈袭击荷、比边境。伞兵部队占领了飞机场,俯冲轰炸机凄厉的呼啸声撕裂了春天的晴空。在进攻部队的后面,德军的一百二十个步兵师和六千架战斗机,正准备投入战斗,而在这支强大的武力后面指挥的乃是混世魔王希特勒。在向德军正式宣布战斗开始后,他说这场战争将“决定德意志民族今后一千年的命运”。盟国的五十万军队作好进攻准备,它们紧随比利时军队向前推进。
德军集中了坦克,出动了大批俯冲轰炸机以迅急的速度向前推进,击溃了盟军的防线,并绕过盟军的两翼,实行大包抄。摩托部队和步兵从突破口蜂拥而入,一下子把比利时全境变成了一个致盟军于死地的陷阱。在五天的时间内,德国坦克已经冲破防御薄弱的阿登山区,并准备以闪电之势猛扑法国北部。5月15日,丘吉尔首相以“前海军人员”的名义向罗斯福发出急电,电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