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罗斯福传(83)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罗斯福传(83)

作者:(美)詹姆斯

斯芬克斯

人们一直断定1940年在美国历史上将是不平凡的一年。三年来,两党的政客们一直费尽心机,使用尔虞我诈的手段来迎接这个关键性的选举年。入秋以后,又有迹象表明,欧洲待命出动的军队和轰炸中队,将在新的一年中转入大规模行动。国外任何决定性的事件对于美国势必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1940年将要对斯芬克斯的谜作出解答:罗斯福是否争取第三次连任?如果争取的话,他是否能成功呢?在华盛顿新闻记者俱乐部一次年会的聚餐会上,惯于用诗歌和唱词来嘲弄这位权势人物的衣冠楚楚的新闻记者们,展出了一个巨大的纸扎的斯芬克斯像,从她挂着微笑的嘴里伸出了一个长长的烟嘴。

记者们有充分理由展出斯芬克斯像;三年来,他们为了寻找答案用尽了种种狡诈手段。而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总统三年来也总是巧妙地加以回避,有时用机智的反唇相讥,有时则是或真或假的愠怒。罗斯福不止一次使记者陷于尴尬,大出洋相。但追问仍然无止无休。在1939年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厄尔·戈德温使出了一个新招,他趁记者们纷纷进入会场时,他兴高采烈地对总统说:

“我们祝愿你在1940年将遇到许多重大的事件!

“不要说得这么含糊嘛!”总统笑着回敬了一句。

“我们是从你这里学会的,总统先生,”戈德温又说。

“好啊!”总统继续笑着说,“你的话很中听。”

总统对这件事内心深处有什么想法呢?人们对于一切蛛丝马迹,对于总统脱口而出的片言只语以及他的每一张任命名单,都要仔细加以推敲,探索其可能的含义。到1940年,对于他的意图进行猜测已形成了一场全国性的猜谜游戏了。然而,大多数人的猜测都失之武断或错误的假定,如说罗斯福已决定再度参加竞选,或放弃竞选;他的一切行动都来源于这一不变的决定。

人们不理解他们的总统。罗斯福生性并不喜欢提前几年或甚至几个月就作出重大的政治决策,然后不顾艰难险阻对这个决定坚持不放。他在大部分政治生涯中,惯用的手法是给自己的行动路线留出两种选择的余地:在形势需要时,他可以舍此就彼;他掩护自己的退路,以便在突然撤退时,无后顾之忧;并且象狡猾的狐狸一样,故意弄乱其来踪去迹,让别人莫辨其真实意图。与他以往所面临的种种处境相比,这一回第三次竞选则更需要谨慎处理。

首先一点,总统对自己的愿望确实也不甚了了。到1940年坐落在海德公园的粗石藏书馆和建在山顶上的

梦庐都接近竣工了,它们宛如请柬一样,经常召唤他重温海德公园的生活和撰写回忆录。特别是经过了几年焦灼繁忙的总统生涯,这些对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这一年里,他开始比以前更多地谈论达切斯县的生活及其历史等细节。此外,他在第二届总统任内所肩负的重担,遭到的挫折,也开始给他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圣诞节时期的紧张活动没有使他感到兴奋,而是疲惫不堪。1940年初,他患了一次流感,缠绵了几个星期才告复元。他在晚年的倦怠之感已经开始了。

“不行,不行,丹,我真的干不了啦!”帕尔金小姐回忆起1940年初罗斯福对汽车司机工会主席托宾说过的一段话。“我得转过这个弯去。我需要休息。我想回海德公园老家。我要去照顾我的树木。我在那里种植了大片的树。我要让农场有收益。我得赶紧修好我山顶上的那座小楼。我想写历史。不行,我真的干不了,丹。”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罗斯福不能不考虑逼他再度参加竞选的种种理由。他一定要争取被提名为候选人,否则一个反对新政的民主党人或者一个骑墙派就会被提名。而且,如果国际形势一旦恶化,譬如说,如果德国有可能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接受提名。

某些人面临这样的处境,也许会心乱如麻,十分痛苦,竭尽一切力量要作出决定。罗斯福却不这样行事。他所作的决定就是要保留他的决定。待机而动对他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弊。保留参加竞赛的可能性,他就可以继续控制全国参与总统竞选活动的政客——他在党内的知己朋友,由他任命的高级官员,制订纲领的新政派——这些人只有在看准总统大势已去时,才会去赶别人的浪头。他还可以轻而易举地赢得民主党大会代表们的支持,包括那些在没有看准风向以前要支持中立人物的代表们。他还可凭借他仅有的一点威望对国会施加影响。他可以保护他的实力地位以便与外国打交道,在国际舞台上产生重大影响。既然共和党在民主党开会前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因此他可以坐待分晓,看谁是他的竞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