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91)

魏王曹操(91)

作者:关河五十州

就在大家商量该如何缓救解危局时,郭嘉突然说:“明公根本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孙策来不了!”

乍一听,这个结论很奇怪,孙策也没有知会过你,你怎么就知道他来不了呢?再一听,不仅奇怪,而且古怪,按照郭嘉的推断,孙策之所以来不了,居然是因为他必将被刺客所杀!

在孙策、郭嘉所处的时代,重义轻利者不在少数。孙策转战江东,所杀者皆英雄豪杰,这些英雄豪杰生前,必然都能招揽到一批甘心为之拼死效力的门客,后者可以毫不犹豫地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替主人复仇。

在这种情况下,孙策周围其实危机四伏,他必须像曹操一样,出入小心谨慎,甚至过分多疑,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偏偏孙策不是如此,平时处事轻率而疏于防范,在郭嘉看来,如此漏洞百出,他孙策就算坐拥百万大军,也如同独自在原野上行走一般,刺客如果要伏击他,只须对付他一个人就够了。

“一定会死在平常人的手中!”郭嘉为孙策的结局做出了预言。

郭嘉的分析虽有一定道理,但即便有刺客要行刺孙策,最终行刺能不能成功,仍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人们当时猜测,郭嘉说这番话的主要用意,不外乎还是为了帮助曹操稳定人心,毕竟他是谋士,而不是什么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

然而无巧不成书,未几,孙策果然死于了刺客之手。当天,孙策外出游猎,独自骑一匹快马在前面飞奔,左右侍从没有一个人跟得上。就在孙策脱离他的卫队时,三名早已埋伏好的刺客向其突施冷箭,孙策的面颊被射中,回去后便重伤而亡。

这三名刺客皆为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许贡死于孙策之手,三人不忘故主,于是精心策划了对孙策的刺杀行动,而他们自己求仁得仁,在行动成功后也皆为孙策的侍从所杀。

孙策被刺的整个过程,竟然与郭嘉所言分毫不差,人们在惊诧于其超常洞察力和预见的同时,因孙策可能袭击许都而引起的恐慌情绪,也随之烟消云散。

第7章不走寻常路

在汝南,过去有一支以刘辟为首的黄巾军,自曹操兵进豫州后,为曹操所收编,待到曹袁两军相持于官渡,刘辟突然叛离曹操,投靠袁绍,开始在许都以南地区抢掠骚扰。

袁绍如获至宝,立即趁热打铁,派使者潜入豫州,以一纸征南将军的委任状,欲策反驻守后方的曹军将领李通,但遭到了拒绝。这时正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荡的时期,李通的亲戚和部属都流着眼泪劝李通,说你现在独自守卫一地,又没有强大的援军,一旦出现危险,恐怕难免灭亡,不如赶紧跟从袁绍吧。

李通听后,当即按着剑柄呵斥道:“曹公明晓事理,必能平定天下。袁绍虽然强盛,可是他不会任用人才,终究将成为曹公的俘虏。你们不要说了,我就是死了也不会变心!”

李通曾参加南征张绣之役,并在战役中立劝受封,他对于曹操的知人善任有着切身体会,也因而对曹操忠心耿耿,没有二心。为了断绝众人的歪念头,他随即杀了袁绍的使者,又把袁绍给他的印绶上交给曹操。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不管怎样,曹操的后方总算有了要乱起来的迹象。袁绍一面怀柔刘辟,一面仿照曹操实施侧翼突袭战的模式,派刘备率部从侧翼迂回进入汝南,与刘辟会合,以便共同搅乱曹操后方。

刘备奉命,从河北转青州,再从青州潜入汝南、颍川之间,继而和刘辟组成联军,攻陷了许都以南的好几个县,很多县也起兵响应。

与孙策北袭许都的传言相比,二刘联军的袭扰以及诸县反叛,可是正在进行中的真事,曹营和许都再次陷入了不安。曹操也如坐针毡,这时曹仁进言说,南方诸县之所以相继反叛,是因为曹军主力部队现在都集中在官渡前线,诸县本身又无法抵抗刘备等人的缘故,所以平叛的目标应集中对准刘备,刘备一败,诸县自然还会重新归顺。

曹仁进一步分析,刘备虽然在南方闹得很欢,然而在他的现有部队中,长期跟随他的老兵已经不多,大部分都是袁绍临时拨给的兵卒。刘备对他的新部队必定还不熟悉,排兵布阵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派去平叛的部队无须太多,只要是主力正规军,便可望将刘备一击即破。

曹操乃是第一流的用兵家,曹仁说的这些道理,他又何尝不明白。让他伤脑筋之处在于,为了不给袁绍以可乘之机,他已不能像东征时那样亲自率兵出征了,那么,究竟该让谁挂帅到后方平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