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89)

魏王曹操(89)

作者:关河五十州

在袁绍称霸北方的战争中,只有早期与公孙瓒的对战如界桥大战等,以及对付黑山军等叛军的平叛战争,称得上是惊心动魄,袁军也是在经历过艰苦激战后,才得以最终取胜,不过它们距离官渡大战,都已有七八年光景。

曹军不同,他们所处的河南乃强敌环伺的四战之地,周围全是一个比一个更厉害的对手,类似于袁军早年那种险象环生的战斗,可以说从未间断,其艰苦惨烈程度,也远非袁军能及,曹军因此受到的生死考验以及战斗力提高的程度,自然大大超过袁军。

参加官渡大战的曹袁两军,要说袁军数量比曹军多,这是确凿无疑的,但要说袁军比曹军更能打,就跟实际情况不符了。别的不论,就想想看曹操周围的强敌如此之多,但他称雄河南的时间却还比袁绍称霸河北的时间早上几个月,以致袁绍都来不及和吕布等人联手,便知道曹军的真正实力有多强了。

曹军的素质和战斗力不比袁军差,甚至还要稍高,这是曹操及其谋士们敢于和袁绍决战的底气所在,只可惜袁绍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或者根本不愿意予以正视。

在当年的界桥大战中,麴义及其先登兵的表现曾令人刮目相看,也是袁军能在那次大战中,把巅峰期的公孙瓒掀翻在地的一个主要因素。可惜麴义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已为袁绍所杀,自那以后,袁军步兵便没有很亮眼的地方了,白马之战的结果似乎也能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袁军能够向外界夸耀的,是骑兵。在诸侯争雄初期,中原一带,以公孙瓒的骑兵实力为最强。袁绍能够攻灭公孙瓒,并非全靠他自己,其间通过与乌桓通婚结盟,袁军也得到了乌桓骑兵的大力襄助,可以说,若没有后者,至少袁绍攻灭公孙瓒的时间还会大大延长。公孙瓒死后,其骑兵精锐尽为袁绍所收,加上编入的部分乌桓骑兵,袁军骑兵俨然已顶替了当年公孙瓒军的地位。

大比拼

在延津以南爆发的这次战斗,是曹袁两军的首次骑兵对战,也被称为延津之战。此役完全可看作是继白马之战后,对曹袁双方战斗力孰优孰劣的第二次实战验证。

白马之战,袁军毕竟是以步兵对曹军的骑兵,袁军败北,还可以解释成,是因为最拿手的骑兵被调去了延津。延津之战就不同了,袁军骑兵多达五六千人,而参战的曹军骑兵尚不满六百,已经是十个打人家一个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打败仗,那就无话可说了。

结果,袁军不仅败了,而且败得惨不忍睹。

其实,只要透过战前的几个细节,就已能看出曹袁双方在骑兵作战方面的水准,实际存在何等差距了。比如,曹操卸铠放马和抛弃辎重,确是诱敌计的一部分,但卸铠本身也正符合骑兵对战所需——秃马上阵,更能发挥骑兵的机动性,这种情况下,战马不易疲倦,速度更快。

自卫青、霍去病革新骑兵战术以来,边境游牧民族就是骑射技术再娴熟,也还是打不过中原的主力骑兵,根源就在于部队的组织形式上,前者相对散漫,单纯依赖个人的技能和武勇,后者严密齐整,靠的是规模化的协作和冲击力。在曹军明明就在近前的情况下,袁军骑兵居然还敢分头抢劫辎重,组织纪律安在?文丑、刘备都是久经沙场的骑兵将领,刘备毕竟加入袁军不久,自然难以约束士兵,文丑的表现却只能说明,他和颜良在武力值上可能略有高低,但在有勇无谋,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这一点上,两人却完全可以拼个不相上下。

曹军骑兵虽然连六百人都不到,但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很能打的精兵,其中徐晃及其部卒的前身是白波军,马上作战的水平和能力更是可与当年的凉并军比肩。在阵形涣散,各自为战的情况下,袁军骑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文丑也在混战中被杀。骑兵一垮,步兵更顶不住,刘备见势不妙,忙率残部逃之夭夭。

曹操爱才心切,希望关羽能为其所用,不过这并不表示他手下欠缺良将。作为骑兵将领,徐晃之骁勇善战就绝不亚于关羽,文丑即为其所斩杀。因徐晃立下大功,此战结束,曹操立即晋升他为偏将军。

战争也是武将之间的大比拼。在白马、延津接战期间,曹操另派于禁率步骑五千,对袁绍大本营以外的营寨实施袭击。

于禁率部从延津西面北渡黄河,在汲县、获嘉一带,两破袁绍别营,共焚烧袁绍聚兵守卫的营垒三十余座,俘、杀敌各数千人,并迫使袁绍的二十余名部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