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78)

魏王曹操(78)

作者:关河五十州

第三道防线也就是最后一道防线,乃许都防线。曹操命荀彧以尚书任的身份留守许都,同时负责后方诸事务。设置许都防线,主要是为了稳定后方,确保对官渡前线的粮草供应以及防止反曹势力乘机作乱,但是如果官渡不保,曹军主力被歼,许都防线就没什么意义了,许都旦夕可下。

正因为这样,曹操视官渡防线为三道防线之核心,关乎自身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公元199年9月,曹操撤回许都休整,但仍留下部分主力,由大将徐晃、张辽统领,在官渡筑垒固守。

曹袁大战在即,周围的诸侯也进入了押宝环节。虽然钟繇一度稳定了关中局势,但到了这个时候,以马腾、韩遂为首的关中诸将重又变得动向不明,凉州牧韦端特地派从事杨阜前往许都打探虚实。

如果关中将出兵协助袁绍夹攻曹操,必然会给曹军造成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对于所有与关中有关的事宜,曹操和他的谋士们都丝毫不敢马虎。杨阜很显然是被曹营做了工作,在他回到凉州后,当关中诸将都来问他,如果曹袁打起来,胜利的前景如何时,他便对着诸将大说曹操的好话,实际是把荀彧、郭嘉的观点复述了一遍。

诸将一听,原来袁绍只是表面强大,个人的能力水平远不如曹操,自然也就消停下来,即便没有公开站到曹操一边,但也至少保持了中立。

除了发动舆论战外,继钟繇之后,曹操又派大臣卫凯镇抚关中。当时由于中原不断爆发战乱和饥荒,关中反而成为乐土,回归关中的原居民以及从四面八方涌入关中的难民不计其数。关中诸将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便各自竞相予以招揽,收其为部众。卫凯看到这种情况,甚为忧虑,他给荀彧写信,指出不能听任关中诸将这样发展力量,否则今后必生变故。

卫凯不但发现了问题,而且也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盐政向来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一大财源,只是战乱时期无人管理,卫凯提出应恢复过去的制度,设置官吏,实行食盐专卖,专卖赚到的钱专款专用,用于购置铁犁和耕牛,给回归百姓和难民使用,让他们耕耘田地,积蓄粮食,这样一来,人们也就不会因无法谋生而去给关中诸将当兵了,关中地区也能迅速富裕起来。

卫凯同时建议将钟繇继续留在关中,主持当地事务,为的是给弱势的郡县官府做主,限制关中诸将的权力,他认为这是一个强本弱敌的好办法。

荀彧当即将卫凯的各项建议上报曹操,曹操欣然予以采纳,此后关中地区的状况就更加让人放心了。

选择

曹操虽然能够暂时安顿住关中,但一直以来,他对南方的张绣都束手无策。张绣屯扎的南阳地区与颍川郡相毗邻,而且那里自古以来就是南方势力北进的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军队北上进兵,基本都是取道于南阳。直到曹操准备东征吕布,部属们当时反对的理由,也仍然是怕张绣和刘表联手,乘机袭击许都。

张绣军时刻威胁许都和颍川,早已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为此他三次发起南征,想要解决这一威胁,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他怎样费尽心思,始终都无法如愿。

见曹操灭不了张绣,袁绍便决定把张绣拉过去,作为自己的盟军,他给张绣写信,表示友好,又派使者前往穰城,约他一同进攻许都。张绣与关中诸将不同,他和曹操是死敌,现在能够和袁绍这样强大的势力结盟,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于是马上就打算答应下来。

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就在张绣接待袁绍使者的座席上,贾诩却公开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袁本初(袁绍字本初),他们兄弟尚且不能相容,还能容得下天下国士么?”

对袁绍而言,贾诩这句话可以说是相当无礼,也就等于宣告袁张结盟没戏了。张绣事先毫无准备,当场连脸色都变了,朝着贾诩脱口而出:“您何至于说出这样的话?”

贾诩于张绣,已经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张绣即便当时无法理解,也会先照此办理。在使者离去后,内心忐忑不安的张绣才在私下里问贾诩:“要是这样,我们今后该归附谁呢?”

贾诩不开口还好,一开口更让大吃一惊:“不如归附曹公!”

张绣南连刘表,得到刘表的接济和援助,刘表似乎才应该是贾诩认准的归附对象,退一步说,就算不是刘表,也完全可以在曹袁以外选。现在选择归附曹操,不就是要与袁绍做对了吗,从表面上看,袁强曹弱,为什么偏偏挑弱者?况且,曹操三次南征,屡征屡败,儿子、侄子和爱将都死于张绣军之手,曹操一定恨得咬牙切齿,若不是只能望城兴叹,他怕是手刃张绣、贾诩这一主一仆的心都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