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75)

魏王曹操(75)

作者:关河五十州

除了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以外,此时袁绍在北方已不存在任何后顾之忧,可以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地对付曹操,相比之下,曹操背后仍有刘表等强敌,随时都有受其攻击的可能性。袁绍对此很是得意,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给朝廷的进贡越来越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主簿耿包窥测出袁绍的心思,暗地里向其提议,说不如顺应天命,自立称帝。袁绍正中下怀,便把耿包的提议公之于众,让部下们进行讨论,实际是想和袁术一样,借此取得众人的拥戴。不料这件事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官吏们都说耿包妄言胡说,应予斩首,袁绍傻了眼,为了把自己撇清,只好依言摘了耿包的脑袋。

袁术称帝前,真正在意的并不是部下说好说坏,他顾忌的还是曹操,袁绍同样如此。既然曹操是自己称帝的最大障碍,而且看起来干掉他的条件已经具备,那还等什么呢?

袁绍决定进攻许都,劫出献帝,他知道这同时也是攻取曹操的致命一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见袁军进攻许都,就不能不全力堵救,到时他就可以达到消灭曹操,进而称帝的目的了。

第6章官渡大战

很多年前,袁曹在对话时,袁绍提出了一个颇具远见的战略框架,即“南面据守黄河,北面凭借燕、代的险阻,兼有戎、狄之众,向南争夺天下”。这么多年来,袁绍致力于逐步把这个框架变成现实,“向南争夺天下”看起来已经水到渠成,他南攻许都,也绝非只是自我膨胀,临时起意。

在南攻许都的具体部署上,袁绍拟挑选十万精兵,万匹战马参战,人员配备方面,以首席谋士沮授为三军统帅,以颜良、文丑为将。

与曹操相比,袁绍麾下的谋士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逊色,其中以沮授为首,特别知名者就有八人,外界称为八大谋士。除沮授为帅外,袁绍以八大谋士中的审配、逢纪参与统兵,田丰、许攸再加上一个虽不在八大谋士之内,但同样能力不差的荀谌负责出谋划策。

让袁绍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提出这一方案后,首先表示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被他列为统帅的沮授。

唇枪舌剑

袁绍消灭黑山军、公孙瓒等役,如果仅就弊端而言,外部,是客观上为曹操驰骋江淮,壮大势力创造了机会,内部,由于时间过长,部队也未能得到充分休息,使得军民疲惫,物资消耗亦很巨大。沮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轻举妄动,而应首先休兵养民,恢复元气。

在关东谋士中,沮授第一个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依托朝廷做文章是他始终不变的观点。他认为,当前不仅不应该减少对朝廷的进贡,还要表现得更热切一些:我们不是打败公孙瓒了吗?赶紧派使者去许都,向天子贡献战利品!

遣使都许,和早年曹操遣使长安一样,都是为了拉近与朝廷的关系,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一个有效的牵制和削弱。沮授预计,曹操对此不可能长久坐视,一定会千方百计地予以阻挠,到时袁绍便可以上表控告曹操,然后进驻黎阳津,逐步向黄河南岸发展,这叫师出有名。

即便向黄河南岸发展,沮授仍坚持稳扎稳打,一方面适应南方作战特点和要求,多造船只,修缮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分派精锐骑兵,抄掠曹操所控区域的边境一带,使其不得安宁。

在沮授看来,只有这样做,才能最终把曹袁的优、劣势对调过来,一旦曹军疲敝不堪,而袁军以逸待劳,就算袁绍想坐着平定天下都没问题了。

沮授发表意见后,审配以及同样位列八大谋士的郭图立即表示异议。他们指出,袁军连续击破黑山军、公孙瓒等北方强敌,士气正旺,南下讨伐曹操,易如反掌,根本没必要像沮授说的那样麻烦。

此时的袁军,从上到下都呈现出一种虚骄状态,审配、郭图的看法,恰恰是这种虚骄状态的一种必然反应。相比之下,曹军虽然也历经征战,但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在实力上还不及袁军,所以上下自戒,反而越打越强,越打越精,这与持续走下坡路的公孙瓒是完全不同的。沮授对此看得非常清楚,他反驳审配、郭图,强调曹军兵少却精,加之曹操多谋善断,已足以抵销在数量上的不足,更何况,曹操还有其独有的优势,那就是代表朝廷发言,名正而言顺。

沮授阐发了一个义兵骄兵理论,他说一支军队如果能在世人眼中,留下拯救乱世,诛除暴逆的印象,这叫义兵,反之,只是依赖军队数量多,好象以为自己很强大,那就是骄兵。战场之上,义兵无敌,骄兵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