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之所以寄望于刘备援救自己,大概是认为刘备还欠着他的“人情”:刘备在失去徐州后,他同意刘备依附于己,给了刘备东山再起的机会,此后,高顺等攻破小沛,俘虏了刘备的妻儿,他也没拿对方怎样。
问题在于,吕布的“人情”在刘备那里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比如徐州本来就是刘备的,是被他吕布乘隙所夺,当时刘备的处境可以说苦不堪言,因为丧失地盘,缺乏粮食,刘军官兵甚至一度互相残杀,以人肉为食。又比如说刘备的妻儿,刘备可不是吕布,他没有那么婆婆妈妈,儿女情长,要不然,也不致于仓促之下把老婆孩子都丢掉了。如今下邳城破,一家人得以团圆,他也不会感谢吕布的“照顾”,而只会想到这笔帐终于到了清算的时候。
面对吕布为了抓根救命稻草,已经不管不顾的猴急模样,刘备始终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就像耳朵背,没听到他的话一样。曹操倒是心有所动,对吕布说:“你何不直接对我说,而要去求刘使君呢(使君是对州刺史或州牧的尊称,此时曹操给刘备的头衔是豫州牧)?”
说完,曹操便命人给吕布松绑。主簿王必见曹操要放过吕布,急忙上前劝阻道:“吕布乃强暴之敌,其部众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不能给他松绑!”
王必乃是当年曹操遣使长安所派的特使,在曹操幕僚中,他的谏言一向很有份量。曹操听后,对吕布说:“我本来想给你松绑,但是主簿不同意,怎么办呢?”
死是理所当然的
曹操是一个很有决断力的人,当然不会因为主簿出言,就立即改变主意。事实上,他也深知,吕布并非普通战将,而是可号令一方的诸侯,只有杀掉吕布,听从他的并州集团才会树倒猢狲散,这股劲敌也才能算是被彻底消灭。
然而理性归理性,爱才的癖好还是让曹操欲罢不能,难以取舍,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究竟是该给吕布松绑,还是直接拖出去砍了。看到曹操如此犹疑,本想静观事态变化的刘备终于坐不住了,他赶紧接着王必的话说:“是不能松绑啊,明公难道忘了,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
丁建阳是丁原的字,董太师指的是董卓,刘备以此提醒曹操,吕布乃卖主求荣、反复无常之人,他做谁的部下,谁就会倒霉,你要是想留下吕布,那就等着重蹈丁原、董卓的复辙吧!
刘备这句话所起的作用,其实就是替曹操下了决心,曹操终于得以从矛盾心理中抽出身来,他向刘备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吕布本来似乎已经看到了被赦免的希望,不料转瞬之间就又被刘备送上了断头台,不由得又气又急,瞪起眼睛骂刘备:“你这个小儿,最不可信!”
吕布的命运已经确定,接下来,曹操问陈宫:“公台(陈宫字公台),你平常自称智谋有余,今天怎么弄到了这个地步呢?”
陈宫转过头去,看着吕布:“只因他不听从我的话,以致弄到如此地步,如果他能按我的意见办,未必被你们活捉。”
作为谋士,陈宫当然有他的缺陷,但如果能够从头再来,就算还是要背弃曹操,他应该也决不会选择吕布。其实在此期间,他肯定也已经后悔过,要不然就不会有暗通袁术的事了。可是袁术又是什么明主?以陈宫的政治智慧,他不会看不出袁术早已日薄西山,如此做法,倒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这一结果正是曹操乐于看到的,陈宫当年叛他而去时,留给他的那股愤恨之情也随之被稀释,他笑着问陈宫:“你看今天这事该怎么办呢?”
吕布是“轻侠”出身,这可能是他死到临头,仍旧不明大义,乞生偷死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吕布不同,陈宫乃兖州世家子弟,自己做过哪些事,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也因此从一开始就已断了求生之念。听了曹操的话,他从容答道:“作为人臣不忠,作为人子不孝,死是理所当然的。”
陈宫是兖州豪族背叛曹操的罪魁祸首,以军法论,必死无疑,但他有劝领兖州之功,曾是曹操手下的心腹,更兼还是一个难得的智谋之士,故而曹操对他也有网开一面的考虑,前提是陈宫必须自己主动求情服软。
陈宫这个时候还提到孝,说明他很在乎家人,于是曹操用颇为惋惜的口吻问道:“你死了,你的老母怎么办?”
“我听说,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加害别人父母的,我老母是死是活,只能由明公来决定,不是我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