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屯田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前代主要实行军屯,屯田者主要是承担戍守任务的士卒,生产的粮食全部上交国家,士卒的口粮和衣物由国家统一发给。曹操的军队规模尚需扩充,还没有足够力量用于军屯,所以他最初实行的只是民屯(后来才扩展到军屯)。
民屯的屯田者称为屯田民,生产的粮食与国家按比例分成,国家不分给口粮和衣物。曹操尽管实行的是民屯,但为加强管理,他对屯田民采用的却是军事编制。曹氏民屯的基层组织为屯,每屯有屯田民五十人,管理一屯的屯田官称屯田司马,以此往上,管理一县屯田事务的屯田官称屯田都尉,相当于县令,管理一郡屯田事务的屯田官称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相当于郡太守。
曹操在发布屯田令的同时,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任命自己的心腹之将、从妹婿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让他们主持屯田事宜。需要指出的是,屯田组织自成系统,不统属于任何一个郡县,屯田官直接对上一级屯田官负责,当地郡守、县令都无权过问屯田区事务。
屯田制首先在许都推行,在许下屯田的第一年,就喜获丰收,收获谷物百万斛。曹操非常高兴,下令在控制区的其它郡县也列置屯田,在此后的几年中,屯田区年年丰收,每年收获的谷物达到数千万斛之多,凡有屯田处,仓库里都装满了粮食。
屯田政策的成功,不仅助力中原经济得以重新复苏,也使曹操长期为之担扰的军粮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缓解。后来曹操在用兵时虽然也碰到过粮秣不支的情况,但大多出在转输环节,而不再是本身缺乏粮食了。
用兵
在曹操迎献帝都许以及推行屯田制前后,群雄之间的竞争不但没有停顿,反而愈演愈烈。
袁术自从那年被曹操打得大败后,带领残余的军队逃至九江。九江属扬州辖区,袁术鸠占鹊巢,杀掉原扬州刺吏,控制了扬州。
扬州与徐州近邻,袁术瞧不起新任徐州牧的刘备,他在写给吕布的信中说:“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袁术派兵进攻徐州,刘备迎战,双方相拒于淮上。
刘备在收留吕布时,只考虑可增强徐州的军事力量,用以抵御曹操,却忽略了吕布朝三暮四、反复无常的性格和历史。袁术则深知吕布是何等样人,他为了拉拢吕布,除通过书信相诱外,又许诺资助军粮二十万斛。吕布果然吃不消引诱,乘徐州后方空虚,偷袭占领了徐州。
吕布是曹操的宿敌,徐州落到吕布手里,对曹操形成了很大威胁。郭嘉初至曹营,曹操向他问计,当时袁绍正忙于攻击公孙瓒,郭嘉建议曹操趁此机会,北和袁绍,先消灭吕布,他认为这样既能扩大曹军的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曹袁决战之际,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但到屯田区秋天丰收,有足够条件对外用兵时,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董卓在世时有所谓“四大将”,分别是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董卓被杀后,他们曾共同起兵为董卓报仇,打下长安后,李傕、郭汜、樊稠三人总揽朝政,张济则被挤出朝廷,到弘农郡屯守。
后来凉州集团内讧,樊稠被李傕所杀,李傕、郭汜之间又闹得不可开交,张济从驻地跑来劝架,顺便帮助献帝完成了东迁的心愿,还在初期与董承、杨奉等人一道护送献帝东迁。
本来,张济极可能凭借他的功劳,成为朝廷的实力派,可是因为和董承、杨奉闹翻,他临时反水,又联合李傕、郭汜对献帝进行了追击,之后自然也就别想再从朝廷得到了什么报偿了。
张济只得重回弘农。弘农荒年不收,士卒饥饿,为了寻找出路,张济率军南向就粮,向荆州推进。荆州的刘表并不是一个好惹的主,早期的孙坚那么威猛,结果还是死于他的暗箭,张济也没能躲得过去——在攻城时被流箭给射死了。
张济死后,他的侄儿张绣接替叔叔的位置,成为本部头领。张绣的谋士贾诩亲自到襄阳与刘表商谈,终于促使刘表同意张绣驻军宛城,作为其抵御曹操的北面屏障。
宛城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处与豫州管辖的汝南、颍川等郡紧密相连,距许都也不太远。如果曹操东向对吕布用兵,张绣坐着不动便罢,一旦乘虚袭击曹操后方,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军队实力上看,张绣是关东诸雄中最弱的一股,且驻宛不久,立足未稳,相比吕布等群雄,曹军要想战而胜之,最有把握。此外,因为要仰赖颍川等地的粮饷供应,曹军不能脱离自己的根据地,宛城距离较近这一点,也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