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46)

魏王曹操(46)

作者:关河五十州

曹军出兵之后,首先收复了巨野。接着,曹操将军队集中在吕布曾攻之而不可得的乘氏,进行短时间的休整。这时,席卷兖州各地的灾情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曹军的粮食供应因此又发生了困难,部队有即将断炊的危险,而徐州方面则传来了陶谦病死,把徐州让给刘备的消息。

乘氏离徐州管界不远,曹操打算趁机进兵徐州,借以解决军粮,并相机图取徐州,之后再回头解决吕布,收复失地。

对于曹操新的东征计划,荀彧表示异议。他认为,曹军在过去东征时烧杀抢掠,大肆屠城,当时看来是走了捷径,吓得连陶谦都弃城而逃,然而实际却遗害无穷。如今,接替陶谦的刘备在徐州深得人心,徐州各地的麦子又已收割完毕,倘若曹操再次东征,徐州军民必定会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对付曹军,且至死也不肯投降。

一旦曹军攻城攻不下,掳掠无所得,荀彧预计,不用超过十天,曹军就会陷入困境。退一步说,就算是能够攻破徐州,由于与徐州人结仇太深,曹军在当地也很难呆得住。

兖州策

在荀彧看来,东征徐州的最大弊端,莫过于会影响到兖州的平定和巩固。西汉、东汉的两位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凭借关中、光武帝刘秀依托河内,分别取得了天下。荀彧说,兖州就是曹操的“关中”和“河内”,此处乃天下之要冲,曹操要想制服天下,势必不能没有兖州。

曹操此前对徐州两次全力出征,都没有收到满意效果,劳师损众,却未能得到任何地盘不说,还因为后方叛乱而几乎丧失了兖州。如果他第三次发起东征,问题其实依旧存在,即要是多留兵在兖州,徐州前线就不够用,如果少留兵,后方又将陷入空虚,吕布必会乘虚而入,导致民心动摇,兖州危急。

“一旦丢掉兖州,而徐州又拿不下来,将军到哪里去立足呢?”荀彧问道。

荀彧主张放弃东征计划,全力进攻吕布,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抢收成熟的小麦,通过省吃节食,积蓄谷物,首先确保军粮无忧;第二步,进攻吕布,彻底平定兖州叛乱;第三步,南征豫州,把势力扩展至淮河、泗水地区。

荀彧高瞻远瞩,雄论滔滔,引得曹操击节叹赏,当即接受他的意见,决定不再以徐州为对外的主攻方向。

按照荀彧的“兖州策”,曹操优先组织抢收小麦,准备就地解决军粮,考虑到吕布因缺乏军粮,短时间内应该无力组织攻击,所以他把绝大部分士兵都派出去收割麦子,平时留守乘氏的曹军不足千人。

吕布缺乏远虑,就像年轻时做“轻侠”一样,每当缺衣少食时,他重点考虑的不是如何建设基地,而是到别人碗里抢食吃。公元195年5月,在略加整顿后,吕布与陈宫率兵万余,从山阳郡出发,向乘氏发起进攻。

曹操没想到吕布在部队已经饿得轻飘飘的情况下,还能不惜气力地组织进攻。召回外出士兵已经来不及了,曹操忙让妇女也拿起武器,登上城头,参加防守,同时集中兵力防守城外大营。

大营西面有一座大堤,大堤南面有一片树林,树林茂密深幽,是藏兵的好地方。吕布只是急于抢夺粮食,并不知道曹军虚实,当看到树林幽深莫测时,他怀疑那里有伏兵,便告诫部下们说:“曹操诡计多端,我们不能上当,千万不要闯进他的埋伏圈。”

吕布在与陈宫商议后,为稳妥起见,决定先在树林以南十多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他们打算等翌日一大早探明情况后再进行处置。

吕布经常骑马冲杀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的风格并不偏于谨慎保守,现在变得如此小心翼翼,恐怕也都与军粮不足,部队战斗力已受到严重削弱有关。

曹军大营的留守兵力少,营垒也不坚固,如果吕布军在第一时间发起攻势,曹军是顶不住的,但吕布的过于小心改变了双方的命运。当晚,外出割麦的部队将士赶回,曹吕两军的力量对比重新发生变化,曹操决定反守为攻,与吕布在野外对决。

吕布怀疑林中有伏兵,曹操反其道而行之,弃树林不用,转而做起了大堤的文章,他把一半精兵隐蔽在大堤里面,把另一半兵力暴露在大堤外面,用以迷惑和引诱敌人。

第二天,吕布派人探知林中没有伏兵,果然又来进攻。见堤外曹军不多,他朝着这部分曹军直奔过来,双方刚一交手,埋伏在堤内的曹军一拥而出,步骑兵齐头并进,打了吕军一个措手不及。

濮阳大战时,曹吕军尚势均力敌,吕军甚至还略占上风,但是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吕军粮饷无着,远途奔袭又耗尽了他们的大半气力,等到次日再战时,已明显不在状态,相比之下,曹军却具备着出敌不意、以逸待劳、紧靠后勤基地、熟悉地形等优势。吕军大败,连用于传令和激励士气的鼓车都成了对方的战利品,曹军一直追至吕军大营才停止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