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25)

魏王曹操(25)

作者:关河五十州

袁绍占据冀州,完成了其北方战略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见袁绍未来霸主之势已现,为曹操所格外重视的“天下智力”如同百川入海一样,纷纷加入袁绍的智囊团,其中既有原属韩馥阵营的沮授、荀谌、审配、田丰,也有少年游侠时位列袁绍“奔走五友”的许攸等人,他们为袁绍进一步扩大势力提供了雄厚的人才资本。

袁绍翅膀硬了,便想教训一下喜欢跟他对着干的弟弟袁术,袁术也不甘示弱,挑动公孙瓒攻打袁绍。连作为联军核心的袁氏兄弟都相互敌对,更何况别人,如刘岱、张邈等诸侯,早就都走上了各自发展、割据一方的道路,至此,再也听不到一片倒的讨伐董卓之声了。

曹操弃张邈而投袁绍,并非为了个人发展,其初衷乃是想对袁绍施以影响,使其能带动联军有所作为,然而事与愿违,眼看着关东联军完全瓦解,以联盟方式讨伐董卓终于化成了泡影。

就个人力量来说,自荥阳之役后,曹操在关东诸军中并非强者,能以单独向西与董卓抗衡。更有甚者,鲍信还向他揭示出一个隐忧,即在董卓未除的情况下,又一个董卓也即将出现。

谁是第二个董卓?袁绍!

鲍信自在洛阳起就看穿了袁绍的为人,早在酸枣会盟时就反对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虽曾采纳曹操的建议,派兵抢占要隘,但也只是怕西北军袭击自己,根本就无意伐董。不惟如此,他还借助盟主的身份,乘机专权夺利,照鲍信看来,现在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然会成为董卓第二,并造成新的祸乱。

鲍信的上述看法与曹操完全契合,他既然知道了袁绍的图谋,也早就把袁绍列为他的假想敌了。不过正如鲍信所指出的,要想抑制、除掉袁绍,曹军目前还不具备足够的力量,甚至搞不好还可能陷于危难境地。

怎么办?鲍信建议:应先向黄河以南发展势力,等待形势的变化,然后再决定行止。

曹操完全赞同。既然袁绍的战略是经营黄河以北,南争天下,那他就反其道而行之,规划黄河以南,以待时机。

新战略

曹操终于也走上了个人发展的道路。

当然他是被迫的,事到如今,只能如此。眼下他连一块地盘都没有,别说跟已占据冀州、气势正盛的袁绍掰手腕了,就连自身的生存都成为问题,在诸侯们弱肉强食、相互兼并的新环境下,他随时都有步桥瑁、孔伷、韩馥等人后尘的危险。

通过与鲍信的深谈,一度处于踌躇不知所措中的曹操得到了很大启发。注重“天下智力”无疑是对的,但在此之前,还是得像袁绍那样获得地盘和安身之地,否则就是再思贤若渴,姿态放得再低,名士们也不会来。也只有先站稳脚跟,积蓄足够的力量,今后才谈得上消灭董卓,以及可能成为第二个董卓的其余割据者。

即便在黄河以南,也早已是群雄割据,寸土必争,要找一块地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向曹操提供机会的,恰恰是被他和鲍信视为“未来董卓”的袁绍。

自黄巾大起义爆发后,虽然起义军主力已被皇甫嵩等人消灭,但余部以及其它起义军依旧活跃,其中,青州黄巾军和河北黑山军更呈燎原之势,由于不断吸纳零星义军,各自达到了百万之众。

黑山军主要活动于今河北、山西诸山谷间,故号曰“黑山”。黑山军曾经横扫河北诸郡,连朝廷都没法予以镇压,后来他们主动乞降,投靠了朝廷,首领张燕还因此被灵帝封为了中郎将。随着董卓乱起,张燕便与关东群雄相交结,在二袁之争中,他站在了袁术一方,曾帮助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但被袁绍击败,也就是说黑山军与袁绍是敌对的。

公元191年8月,十余万黑山军向袁绍及其盟友席卷而来,分别对魏郡(郡治在邺城)、东郡发起进攻。由于黑山军以河北为主要活动区域,所以大部分人马都用于攻打魏郡,仅白绕一部南渡黄河,进攻东郡,东郡太守、刘岱的亲信王肱无力抵抗,唯有弃城逃命。

东郡属于刘岱的兖州,王肱的前任就是被刘岱杀死的桥瑁。东郡处于冀、兖两州的交界地带,冀州的东、南两面以黄河为天堑,东郡的位置恰好就在这条防线之上,黑山军向为袁绍的宿敌,若任由黑山军控制东郡,无疑将对冀州构成严重威胁。

此时,身在河北的袁绍已几乎是四面受困,西方、西南是攻打魏郡的黑山军主力,东方是西进的青州黄巾,北方是正在与其交战的劲敌公孙瓒,就连南面的黄河黎阳渡口,也被曾依附于袁绍,后又反叛的匈奴首领于夫罗和张杨所控制。拥有冀州固然让袁绍一夜翻身,兵众粮足,然而毕竟分身乏术,在这种情况下,实在腾不出多余的时间和兵力到河南去对付黑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