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170)

魏王曹操(170)

作者:关河五十州

还在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就为他提供了进取天下,兴复汉室的一整套战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取得荆、益两州,巩固孙刘联盟,之后经营汉中、江陵两大战略基地,一俟条件成熟,再对洛阳实施两面夹攻。刘备的具体行动步骤,与“隆中对”是基本合拍的,他在曹操退出汉中后,即乘势继续向东进兵,又夺取了上庸等地,这样当需要北攻襄樊时,就不用担心曹军从西北方对其侧翼造成威胁了。

作为刘备、诸葛亮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北攻襄樊,才有机会北向宛若,谋击曹操。关羽负责打理江陵,北攻襄樊的战略任务自然要交给他,同时即便站在地方经营者的角度和立场,关羽对襄樊也非争不可:襄樊不仅是谋夺荆州全境所必须经历的步骤,还是江陵的门户,夺得襄樊,就能控制汉水,使江陵安全得到根本保障。

此前一年,南阳民众因苦于供给曹仁的徭役太重,曾拥宛城守将侯音发动起义。其实不仅是南阳,随着曹操军政中心北移,黄河以南包括襄樊在内的曹占区多不稳定,时任汝南太守的满宠承认,自许都以南,各地都有老百姓闹事。

关羽北攻的另外一个有利因素是,如曹操所料,孙权在与其修好后,并未完全履行约定,乘着曹操被牵制于汉中,他又对合肥发起攻势,只是与上次相比,规模较小而已。就这样,为了不让孙权找到空子,淮南及其周围各州的曹军也都被牵制在了当地。

当孙权攻打合肥时,各州将领私下都在讨论形势,扬州刺史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其实我们这里尚不足虑,倒是曹仁在襄樊孤军突出,眼看雨季就要到来,他对面的关羽又骁勇多谋,曹仁对此准备不足,恐怕会有麻烦。话音刚落,公元219年秋,关羽即按照刘备、诸葛亮所制定的“出兵襄樊,北向宛、洛”计划,向襄樊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若是前后左右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孙刘联盟所共同发起的一次战略性攻势,自西向东,刘备进兵汉中,关羽北规襄樊,孙权攻击合肥。如果说赤壁大战是孙权为主,刘备为辅,襄樊战役则是以关羽(也即刘备)为主,孙权为辅,孙刘两军东西并举,规模相当之大,由曹仁指挥的襄樊战区即刻便由攻转守,且承受着沉重压力。

对曹操而言,襄樊乃是必保之地,只有保住襄樊,才能扼住汉水,从而南逼江陵,东望江夏,将关羽、孙权北进中原的道路封锁住。

这个时候不能不让人佩服曹操的远见和决心,正是因为他放弃了汉中,才能将主力部队从这一“泥淖”中拔出来,到了襄樊危急的关键时刻,也才能有足够的机动兵力可以调用。

从汉中撤出后,曹军大部集结于关中,得知襄樊战役爆发,曹操连忙调兵遣将,派于禁领兵从关中赴援襄樊。由于于禁及时赴援,曹仁的防守兵力得以加厚,又有了与关羽抗衡的底气。

在襄樊战区,襄阳和樊城隔汉水而望,同为南北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据点,关羽在进攻时,首先渡过汉水,把矛头对准了樊城。樊城由曹仁直接防守,他派协助其守城的庞德出战,和于禁等人率七部人马,在樊城以北结营屯扎,以便和城中成犄角呼应之势。

时值秋雨连绵的季节,襄樊地区一连下了十多天大雨,汉水暴涨,溢出堤外,平地水深即达数丈。温恢是北方人,他事前谈到雨季对曹军不利,说明对南方作战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曹仁则确如温恢指出的那样,对此准备不足,结果不仅樊城被洪水包围,驻守于城北的于禁、庞德等七军屯营也全部淹没。

于禁等诸将迫不得已,只好率将士登上高处避水。关羽到荆州后,就亲自训练和率领水军,陆战、水战都能打,趁洪水上涨之机,他乘坐着大战船,率水师猛攻曹军。于禁等人无路可退,只好投降。

与于禁不同,庞德则表现出了宁死不降的武士气慨。他披着铠甲,挽着弓箭,站在避水的河堤上,与蜀军对射,箭无虚发,蜀军被他射死了好些人。部将董超、董衡想要投降,庞德大骂两人没骨气,挥起剑来,将他们都给砍死在了堤上。

庞德率余部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午后,关羽攻势更急,庞德的箭也用完了,双方短兵相接,他就用短兵器搏斗,而且越战越勇,气势逼人。这时水势渐大,庞德余部除了战死者,大部分都投降了,庞德仍拒不肯降,他对身边的少数几个士兵说:“我听说良将不会为了怕死而逃命,烈士不会为了活命而失节,今日就是我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