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夏侯渊之死,曹操表现出极大的悲痛与惋惜。夏侯渊是曹操的族弟,且少年时两人即为好友。那时候曹操行为不检点,在家乡犯了案,是夏侯渊为其代罪,后来曹操又设法把他营救了出来。及至夏侯渊成家,夫人还是曹操的妻妹,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曹操一方面承认,夏侯渊死得非常不值,身为督帅,亲自上阵打仗尚不应该,何况是修补鹿角,另一方面,他也进行了自责,因为以夏侯渊的能力,本不足以担任汉中战区的统帅,是他出于某一方面的考虑,才把夏侯渊放到了现在这样一个位置,结果反倒把他给害死了。
高悬免战牌
夏侯渊一死,曹军失去主帅,人心惶惶不安。督军杜袭与司马郭准经过商讨,认为张郃归曹后屡建功勋,在军界名闻遐迩,让他暂时接替夏侯渊负主责,乃众望所归的一件事,于是公推张郃代为军主。
为了用张郃的威望稳定军心,杜袭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张将军(张郃)是国家名将,刘备非常害怕他,现在事情紧急,没有张将军就没不能转危为安。
张郃临危受命,当即整顿兵马,巡视军阵,安设营垒,加强防务,众将也都肯接受他的节制,军心这才安定下来。
次日,刘备打算渡过汉水,对曹军进行攻击。曹军新败,兵力也不及对方,众将都认为应依靠汉水列阵,阻止刘备过河。
临水设阵,说明你怕刘备过河,这是心虚示弱的表现,只会增加刘备的气势。杜袭反对这么做,他主张远离水边列阵,以常用的半渡而击战术来打击刘备。
杜袭在军中下令时,极言刘备畏惧张郃,虽说是为了稳定军心,但其实他也没有完全说错。战场之上,大家都是捡软柿子捏,刘备不怕夏侯渊,但他还真的把张郃当一回事,尤其广石夜袭战受挫,更令他视张郃为曹军之魁。夏侯渊被杀后,刘备就曾经得了便宜又卖乖似地说:“要是能够拿下张郃就好了,这个夏侯渊是个不中用的,要他干什么?”
张郃按照杜袭的意见设阵,刘备是打仗的老手,远远一看阵势,就知道曹军已摆脱慌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渡河,多半将遭到张郃的半渡而击,凶多吉少,因此反而不敢渡河了。
此后,曹军便一直保持这样的设阵方式,以示决不退却。坐镇长安的曹操获报,对于杜袭、郭准、张郃的临时制变很满意,他立即派使者送给张郃符节,正式赋予其以汉中军区的最高权力。
曹操在长安迟迟不进,是因为后方的乌桓、南阳接连出事,让他放心不下。及至夏侯渊被杀,曹蜀两军在汉中形成对峙,后方也终于传来了捷报,曹彰、曹仁相继告捷,乌桓叛乱、南阳起义皆被镇压。
解决了后顾之忧,曹操得以腾出手来,决定亲赴汉中。这是夏侯渊被杀后两个月的事,此时曹操在长安已停滞了达半年之久。
公元219年4月,曹操亲统大军,从长安出发,出斜谷,经褒斜谷道,赶往南郑。
褒斜谷道的北段为斜谷,南段为褒谷,褒谷离南郑很近,故而曹操此次才选择了这条谷道。褒斜谷道是关中至汉中的三条谷道之一,全长近五百里,须翻越秦岭,相当崎岖难行。曹操在陈仓故道吃过苦头,但现在拿来与褒斜谷道一比,乃是小巫见大巫,他很感慨地说:“南郑简直就是在天狱之中,斜谷道(褒斜谷道)不过是一个长五百里的石洞罢了。”
因为道路格外艰险,曹操担心被刘备截击,所以行军时,便只能先以先遣部队抢占要害之处,然后再大军续进。
原来你本事再大,也怕山川之险啊!刘备心里有数了,本来他对与曹操作战还有些心理恐惧症,但在识破和掌握曹操的软肋之后,胆子也大了起来,他很有把握地对将领们说:“即使曹公前来,也不能有所作为,我一定能够占领汉川(即汉中)。”
刘备的策略是集结军队,凭险据守,不与曹操硬拼。曹操到达前线后,虽也取得过局部的小胜利,但因为刘备始终高悬免战牌,战事总体上无法取得进展。
刘备一方面不与曹操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则利用曹军劳师远征,交通不便的特点,对其粮食供给线进行袭击。曹操与刘备在汉中相持了一个多月,军粮渐趋紧张,开小差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不仅士兵,就连将领都出现了叛逃的情况。巴西人王平在巴人首领依附曹操时,被任命为曹军代理校尉,他原本心思就不在曹营,这时候就趁机脱离曹军,投归刘备。
根据经验,曹操判断汉中已很难保住,但是当初为了拿下汉中,曹军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此处又是取巴蜀、攻刘备的必经之地,难道就这样白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