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言定夺,即便有人仍有降曹的念头,也不敢吱声了,关于战降的争论戛然而止。
主战派虽然取胜,但只是在自己内部取胜,真正的胜利还需要他们到战场上去争取。战场之上,双方凭的是实力,而不是虚言,周瑜一开始就凭借直觉,认定曹操所吹嘘的“水军八十万”名不符实,他判断,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并不是单指水军,而是水陆军加在一起,即便这样,也应该有着很大的水份。
军机会结束后,周瑜把各方面所侦察了解到的情报,重新加以汇总和分析,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推论。他发现,曹操从北方带来的军队实际上只有十五六万,所得到的荆州降兵最多也不过七八万,两者相加,大约有二十二至二十四万人。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已称不上是精兵,如诸葛亮所说,曹军的原班人马非常疲惫,荆州降兵则还对曹操抱着疑惧的心态。
当天晚上,周瑜单独来见孙权,向他着重汇报了自己所掌握的曹军兵力情况,并表示对未来的抗曹战役信心十足:“曹操以疲惫的军队,去驾驭满怀疑虑,三心二意的降卒,其人数虽多,但没有什么可怕的。”
相互激励
在白天的军务会上,周瑜说三万精兵即可致胜,只是按照眼下吴军所能集结的精兵,所做出的一个大概估计。会后,他重新核算了一下,曹操发兵江东,不可能一涌而上,势必还得派部队留守荆州后方。如果减去留守兵力,其投入前线的人马就不可能有二十几万,大约十几万就差不多了,不过即便按照精兵对劣兵,以一敌多的方式,吴军要想战胜曹军,三万恐怕还是不够,须有五万人。
当着孙权的面,周瑜修正了自己的要求,但气魄依旧:“给我精兵五万,就足以打败曹操,请将军不必担心!”
“公瑾(周瑜字公瑾),你说的这些,很合我的心意。”孙权亲热地抚着周瑜的背,似乎周瑜不是他的部属,而是他的老友。
张昭等人主降,毫无疑问都是藏有私心的,无非还是怕曹操打来,玉石俱焚而已,就像鲁肃所说,如果不打,他们就能保全自身和妻子儿女,说不定还能保住富贵荣华呢。虽然这种心境不是不能理解,但总难免令人失望。
唯有周瑜、鲁肃肯站在孙权的立场之上,勇挑抗曹重担,这不光要有眼光、智慧和能力,还得有责任和担当,有甘愿为江东基业粉身碎骨的精神和勇气。孙权为此感慨系之:“这是上天派你们两人来辅佐我呀!”
其实孙权早就在进行战前准备了,周瑜所提出的五万精兵虽然一时难以备齐,但三万精兵已经选出,战船、粮草、军械也已备好,就等着周瑜挂帅了。
“你和子敬(鲁肃字子敬)、程公(指大将程普)在前面先出发,我随后再增发兵马,多运辎重粮草,作为你的后援。你能对付曹操就跟他决战,倘若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我将亲自跟孟德(曹操)一决雌雄。”孙权充满信心地说。
将相君臣原本都需要相互激励,孙权表现出的抗曹决心,反过来也让周瑜等人勇气倍增。当下,孙权即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三万精锐水军,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
诸葛亮、周瑜分析得没错。曹操在消灭袁氏集团后,已将根据地由许都所在的颍川,完全北移至邺城所在的冀州,冀州也由此成为军队补给和休整的基地。曹军沿南行线发动南征,虽然可由许都一带的屯粮区获得部分接济,但粮饷、兵员和装备主要还是得由冀州提供。
与颍川相比,冀州距离荆州更远,而且颖川至南阳一段还不通水运,陆路运输相当费时费力。荀彧建议轻装疾进,也是因为辎重载运较慢,拖累全军的前进速度。又幸亏懦弱的刘琮意外地向曹操投降,使得曹军一路上都未曾遇到激烈抵抗,即便辎重落在后面,也没有太大问题,一样迅速而又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襄阳和江陵。
刘表在荆襄经营多年,地方富庶,府库充盈,曹军得以就地补充粮饷,尤其是专门用以储藏军资的江陵,荆襄战役结束后,曹军主力部队曾在此休整了数月。这样一来,曹军在军事上扩展得过快过猛,从而导致后方补给线过长,转运困难的矛盾便得到了适当缓解。
可是缓解不等于解决根本。在荆襄战役中,襄阳附近居民大量南迁,仅随刘备逃往当阳的士民即达十余万众,这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另一方面,诸葛亮所言非虚,曹操在荆州尚未能够得到民心。刘琮的突然投降,已令荆州舆论一分为二,反对投降的民众都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其后,追随刘备的士民又在当阳遭到曹军追兵的无情杀戮和摧残,更增强了当地老百姓对曹军的抵触和反抗情绪,以致荆襄战役后,起码有一半人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你想要他们出粮出力,支援曹军,形同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