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话,再次精准地触中了孙权的痛点。他听后大受感动,叹息着说:“刚才那些人所持的观点,真是让我大失所望。现在你所阐明的大计,倒正与我的想法相同。”
激将法成功了。不过鲁肃明白,光是在口头上让孙权表态还不够,先前经诸葛亮劝说,孙权就已经决定联刘抗曹,之后发生动摇,固然与曹操的恫吓以及多数谋臣的态度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与曹军决战到底的信心尚嫌不足。
必须给孙权吃颗定心丸,同时彻底镇住主和派,以安军心士气。鲁肃建议孙权,从速将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召回,以便共同商讨抗曹大计。
现在就是机会
周瑜,江东人称“周郎”,他和孙权哥哥孙策同岁,是孙策留给孙权的首席元勋。孙权接手江东时,年纪轻,资历浅,论影响和威望,都需仰仗周瑜,打仗更是如此,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也即前线总指挥,江夏战役能够取胜,靠的就是周瑜。
周瑜和鲁肃一样,是东吴政权中少有的主战派,不然鲁肃也不会力主将其召回。在奉命返回柴桑后,周瑜先在军机会上听取了张昭等人的意见,接着便表达了和鲁肃同样坚决的态度:“曹操自己来送死,哪能去迎接他呢!”
按照张昭所说,曹操用兵江东,占据着舆论的制高点。周瑜不能认同,他认为曹操虽托名汉相,但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其行径来看,乃实实足足的窃国大盗,世人对此早已有目共睹。江东抗曹并非抗朝廷,而是为朝廷除贼,相信这一点同样能够取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张昭等人为曹操出兵所惧。周瑜提出了一个问题:尽管曹操在南征期间尚未出现后顾之忧,然而一旦战争持续到孙曹作战爆发,能够始终如此吗?
曹操并没有完全平定北方,马超、韩遂在关中势力正盛,仍对其构成威胁,这些都需要曹操考虑,也就是说,他在南方作战绝非毫无挂碍,不可能把他的大军长期胶着于长江沿岸,用于持续作战。退一步说,就算曹操已经完全平定了北方,马超、韩遂都已臣服于他,曹操固然可以在不用牵挂后方的前提下,旷日持久地同东吴争个高低,然而结果距离他所期望的目标,仍可能相去甚远:陆地交战,或许变数还较大,水上争胜负,曹军拿什么跟东吴比?
荆州水军已为曹操所接收,这是张昭等人认为东吴军队已失去自身优势的主要论据。周瑜强调,不管曹操接收了多少荆州水军,曹军作为北方军队,其相对于吴军的优势,仍只会是骑兵,劣势仍是不习水战。现在曹操要舍弃习惯的骑兵作战,倚仗水军与擅长水战的吴军较量,根本就是舍己之长,用己之短。
尽管诸葛亮也提到了曹军不善水战的弱点,但作为常年指挥作战的职业军人,周瑜的观察和思考更有其独到之处。他指出当下已是寒冬,缺乏马草,而曹军骑兵众多,战马若没有草料,其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其次,北方士兵远途跋涉来南方,水土不服因而发生疾病,也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
不能久战,舍长就短,缺乏草料,水土不服,这四种情况皆为用兵之大忌,而曹操全都贸然为之。“将军要活捉曹操,现在就是机会!”周瑜当场请求孙权拨予三万精兵,由他率领进驻夏口,并保证将为孙权击败曹操。
周瑜的慷慨陈词,令孙权热血沸腾。他很感慨地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汉自立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氏兄弟、吕布、刘表和我罢了,如今其他几位英雄已被他消灭,只有我还存在。”
曹操所顾忌的名单,似乎缺少了孙权的盟友刘备,而且作为前辈,刘备甚至还应排在孙权之前。孙权如此论述,恰恰正反映了他心目中对于自我的定位和期许,套用曹操的句式,大概可以概括为:“今天下英雄,唯仲谋(孙权字仲谋)与曹耳!”
孙权不服曹操,他是咬着牙要抵抗到底的,所以无论是诸葛亮激他,还是鲁肃激他,全都管用。只是到前线打仗非其所长,故而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没着没落,而周瑜的态度终于让他踏实了——与鲁肃、张昭等谋臣不同,周瑜代表着东吴军界,他坚决抗曹,就等于军界坚决抗曹,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孙权觉得心里有底呢?
“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击,跟我的意见完全契合,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的!”孙权下定了决心,在对周瑜道出这番心声后,他拔出佩刀,霍地将奏案砍去一角,厉声道:“众将官有胆敢再说应当迎降曹操的,下场就和这奏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