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胜
此时的袁军早已陷入了极度的惊恐与慌乱之中,张郃、高览降曹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后,只不过是片刻之间,这支声势浩大的军队突然就崩溃了,人人争相逃跑。
犹如遭遇地震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袁绍、袁谭等毫无心理准备,也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军队,只能随波逐流,跟着一起逃命。就在他们乘马随八百骑兵渡过黄河时,甚至连帽子都还没来得及戴,仅头著幅巾,情形狼狈之至。
曹操乘胜全面出击,前前后后杀了袁军七万人,其中包括投降的袁军,曹操认为他们是伪降,遂下令全部活埋。
历来杀俘不祥,有人分析,曹操做出这样残忍的举动,并不是他真的认为袁军是伪降,而是他本身粮草已竭,一下子来这么多要吃饭的降兵,他养不起,但又不愿意放回去,重新壮大袁绍的力量,于是只好找借口予以坑杀。
为了达到取天下的目的,在同一时间和地点,曹操既可以表现得极度冷血无情,也可以突然变得非常宽容大度。沮授没来得及随袁绍北渡黄河,被曹军俘获,他拒绝投降,大喊道:“我不投降,我只是被你们抓住了而已!”
过去曹操与袁绍还未翻脸时,便认识沮授,两人有老交情,更重要的是,曹操有爱才之心,很想将其收为己用。他亲自出营迎接沮授,一见面就与之叙旧,说你在冀州,我在许都,是地理把我们隔开了,我哪里能够想到,有一天你会成为我的俘虏呢。
在曹操面前,沮授始终不卑不亢。他承认由于袁绍失策,自己的才力又无发挥余地,才导致袁军在官渡大战中完全失败,现在被俘虏了,也没有什么可抱怨之处。
曹操竭力想劝沮授归降自己,他对沮授说,袁绍没有谋略,不采用你的计谋,你对袁军失败不负有责任,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需要你来和我一起共同谋划啊。
“我叔父、母亲和弟弟都在冀州,他们的性命都操在袁氏之手。如果曹公能体谅我,请快点杀死我,这样我尚能以一己之命换全家人之命。”沮授说道。
其实如果沮授真要转投曹操,也是有办法将他的家人偷偷接至许都的,他只是借故推托,可见沮授虽恨袁绍不听忠言,但仍对袁绍忠心耿耿。
曹操知道无法勉强,只得叹息着说:“孤(曹操自称)要是早一点得到你,取天下还有何难?”
虽然沮授不肯为己所用,但曹操还是加以赦免,并且给予其优厚待遇,如此起码还能像当年对待刘备、关羽一样,对其他愿意投奔己方阵营的人才起到吸引和安抚作用。只是后来沮授依旧密谋,想要回到袁氏身边,曹操怕他再次得到袁氏集团重用,给自己统一河北增加难度,这才不得不把他给杀了。
袁军被消灭后,其辎重、财物、书信全部被曹军缴获,清理时,发现了一批信件,其中有些是从许都和曹军军营中发出的密信。有人认为写信者里面必有与袁绍暗中勾结的,主张严加追查,抓起来杀掉,曹操却下令将这些密信统统烧毁,并且说:“当袁绍强盛之时,我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呢?”
并不是曹操有多么善解人意,或为他人着想,而是官渡大战虽以曹军完胜,袁军完败告终,原有的北强南弱之势,亦变为南强北弱,但也仅此而已。袁绍北渡黄河后,仍据河北诸州,其残余兵力也足以自守,曹操要想一举扫平袁绍,力量上还是不够的。他此时焚书,是为了让那些本来或脚踏两只船,或原先真正倾心于袁绍的人,都能放下心来,以免这些人在狗急跳墙之下,制造出不稳定因素,进而影响和动摇他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
黄星
古人有分野之说,他们把天文、地理分画为若干个部分,说哪一部分天象的变化,就会预示相应地面的吉凶祸福,善于此道者,则被称为星相家。
曹操大破袁绍,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事。五十年前,天下尚未大乱之时,在原春秋时期的楚、宋两国分野处,曾出现一颗黄星,当时的星相家殷馗据此作出解读:五十年后将有真命天子起于梁、沛之间,其锋锐不可当。
官渡大战后,人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殷馗的话,认定黄星所示的“真命天子”就是曹操——你看,连称霸北方,地广兵多的袁绍都被他打得一败涂地,血本无归,这不就是锐不可当吗?
这些认识固然只是民间的附会之谈,然而已足见时人对曹袁对决有多么看重。也的确,在袁绍兵败北逃后,曹军虽因自身兵马劳乏,军粮也不够用,所以暂时还不敢渡河进击,但整个北方已再无人能和曹操争锋,这一点却是确凿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