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王安石传(95)

王安石传(95)

作者:梁启超

三月,知审官院孙觉因为议论青苗法被贬出京城,知广德军。

四月,御史中丞吕公著因为议论青苗法,被贬出京城,知颍州。

同月,参知政事赵抃恳求辞去职位,被贬出京城,知杭州。

同月,监察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上疏弹劾王安石有罪,没有上报,他们三人也没有被罢官。

同月,监察御史里行程颢、张戬,右正言李常,御史王子韶,都上交奏章,指出新法的问题,各自请求辞职。程颢被贬为京西路提刑,张戬知公安县,王子韶知上元县,李常做了滑州通判。

七月,枢密使吕公弼弹劾王安石,被贬出知太原府。

九月,翰林学士司马光屡次要求辞职,留也留不住,贬为知永兴军。

十月,翰林学士范镇弹劾王安石,在户部侍郎位置上辞去官职。

熙宁四年(1071年)三月,皇帝下诏检查那些执行新法不能尽职负责的人,最初是知山阴县的陈舜俞不发放青苗钱,知长葛县的乐京、知湖阳县的刘蒙不施行募役法,都罢了他们的官。因为有了这个诏书,知陈留县的姜潜来此做官刚几个月,青苗法的诏令就下来了,姜潜把这个诏令贴在县衙门口,三天没有人来,又把它揭了下来,交给小吏,说:“老百姓不愿意呀。”他很快就称病辞官回家了。

四月,监官告院苏轼上疏谈论新法的问题,皇上不接受他的意见,他请求外任,贬他为杭州通判。

五月,知开封府韩维因为谈论保甲法不合理,极力请求外任,留也留不住,贬为知襄州。

六月,知蔡州的欧阳修因为年老有病,请求辞官回家。

(考异十五)

据《纲目》记载欧阳修因为固守自己的风骨节操,接连被人诬蔑,六十岁就请求辞去职位。到了他做青州太守的时候,上疏请求停止发放青苗钱,皇帝想再召他回来执政,王安石极力诋毁他,于是把他迁徙到蔡州。到这里他请求辞职的心情更加迫切,冯京请求留下他,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于韩琦,把韩琦当作社稷之臣,像这样的人,在一郡就会把一个郡的事情搞坏,在朝廷就会把朝廷的事情搞坏,留下来有什么用呢?”于是,就让他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回家了。蔡上翔辩解说:“自从宋朝的天圣、明道(均为宋仁宗年号,分别为1023—1032、1032—1033)年间以来,欧阳修以文章、风节一直被天下人寄托着厚望。”庆历四年(1044年),曾巩的《上欧公书》写道:“王安石虽然已经通过科举取得了功名,但是他知道自重,不愿意被别人知道,认为只有欧阳修这样的人才可以了解他。”这一年王安石二十四岁。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第一次见到王安石,从此以后,在他们的书信以及各种奏章当中都能见到互相爱慕、交口称赞的内容,他们的关系好得无与伦比。这在欧阳修的全集中都可以见到。熙宁三年(1070年),欧阳修批评青苗法对国家有很大危害,而且还擅自停止青苗钱的发放。这些也只是讨论国家大事,希望对国家和百姓都更有好处罢了,哪里就曾斥责王安石是奸邪之人,恶狠狠地好像面对仇人,就像吕诲等人那种过分的言辞呢?社会上流传王安石做了宰相,曾大肆诋毁欧阳修。考察欧阳修擅自停止发放青苗钱是在熙宁三年(1070年)夏天,到了十二月,王安石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的春天,欧阳修写了《贺王相公拜相启》,其中写道:“你在整个翰林都很超群出众,被整个朝廷寄托了厚重的希望;晚年执掌了朝政,得到皇帝对你的特殊礼遇。”像欧阳修这样刚直的人,如果在王安石做参知政事时二人之间真的发生过不愉快的事,那么在王安石做了宰相之后,却又献上这样阿谀奉承的文字,这难道是欧阳修能够做得到的吗?过了一年,欧阳修去世了,王安石作了《祭欧阳文忠公文》,对于欧阳修的为人与为文、他在朝廷上的大节、他所遭遇的坎坷困顿,以及他们之间平生如知己一样的感情、死后临风遥想和怅望的心情都显露出来。就凭王安石在皇上那里得到的宠信,推行新法又如此坚决,对于欧阳修,有什么必要忌恨他,而且非要把他排挤走呢?再说,人家活着的时候诋毁人家是天下最大的恶人,人家死后又赞美他是整个天下不可多得的人,这难道也是王安石的所作所为吗?欧阳修在治平三年(1066年)因为“濮议”遭到吕诲、彭思永的攻击。第二年,又因为流言蜚语受到彭思永、蒋之奇的诋毁。由此他坚决要求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于是知亳州、知青州、知蔡州,一直到他去世。在熙宁元年到熙宁四年(1068—1071)之间,他不曾有一天在朝廷做官,每年都告病请求辞职,尤其是在王安石没有执政以前,这与王安石有什么关系呢?“在一国则乱一国”这样的话出自杨立中的《神宗日录辨》,这种诬蔑之词是很容易辨别的,后来的人根据这样的话认为王安石做得不对,但他们二位的全集都放在那里却都不翻开来看一看,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看蔡上翔的文字,辩驳得非常清楚,不用我们再增加一些赞美了。欧阳修的辞职不是因为王安石,在这里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驳斥王安石排斥忠良的诬蔑之词。欧阳修是这样,那么,各种杂史笔记中所记载的王安石诋毁他人的言论又怎么能全信呢?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实在是在中国可以数得上的文章之一,我已将它放在“王安石的学术成就”一章,大家可以参考、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