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王安石传(113)

王安石传(113)

作者:梁启超

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段子,现在这也是一些人败坏别人声誉的重要手段。这种所谓戏说之法,近年来更为影视剧视为法宝。

蔡上翔的《王荆公年谱考略》说:“程颢与王安石讨论新法,王雱很狂妄地说要砍韩琦和富弼的头,李绂考证了发生这件事的时间,当时王雱并不在京城,邵氏无端地造谣诽谤是毫无疑义的。然而,李绂只说它被正史采用,是由于《邵氏闻见录》,却不知道朱熹在《程氏外书》和《宋名臣言行录》中也都采用了,于是写作《宋史》的人既然以为程朱这样的大贤人是可信的,也就使得王雱这个千年的奇冤不可能再被昭雪了。王安石平生是要实践道义、拯救时世的,他推行青苗法开始于他在鄞县做县令的时候,那时王雱只有四岁,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嘉祐五年又写了《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讲的都是慎重地选拔人才,进行变法改革这是熙宁新法的最初起源。治平四年(1067年),王雱成为进士,做了旌德县尉,熙宁五年(1072年),他才来到京城。这时,新法已经一个接一个地施行了,和王雱有什么关系呢?当时像韩琦、欧阳修、司马光、刘攽等人上疏,也只是说新法不便于施行,没有人说王安石做事不近人情。第一个编造王安石十大罪状,丑化、诋毁他的人是吕诲,即使是吕诲,也不曾有一句话涉及他的儿子王雱。即使从熙宁、元丰、元祐、绍圣以来,数十年间一直有人攻击那些帮助施行新法的人,甚至到了势如水火、狠如仇敌的程度,也只是针对吕惠卿、章惇等人,没有人提到王雱。王雱很久以来一直在生病,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还写了《谢赐男雱药物表》,熙宁九年(1076年),王雱就去世了,一定不是由于背上的疮发作而死的,却又纷纷编出闹鬼的故事,这是那些有学问的君子应该做的事吗?”

现在来看李绂、蔡上翔二人的辩驳,真像热水泼在雪上,或像快刀斩乱麻,令人有大呼痛快的感觉,我不必再用什么言辞称赞他们了。此外,史传和杂书中诋毁、丑化王雱之处还有很多,有了这样一个例证,其他的也都是不实之词,大概不用多说了,所以不再广引详辩来浪费纸墨。又如蔡上翔考证,北宋的那些人中从未有人攻击王雱,到底是什么原因,南渡以后,王雱忽然成了众矢之的呢?根据我的思考,这大概是由学术之争引起的。熙宁、元丰、元祐时对王安石的攻击,目标只是他的新法,没有涉及学术问题。此后分成了洛党、蜀党,他们的争论波及王安石,杨时著《三经辩》十卷,专门攻击《三经新义》,又写了《书义辩疑》一卷,专门攻击王雱。大概章惇、吕惠卿等人是帮助王安石施行新法的人,所以攻击王安石政策的人一定要攻击章惇、吕惠卿。王雱是帮助王安石著书立说的人,所以攻击王安石学术的人一定要攻击王雱,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悍然触犯了《周礼》规定的“造言之刑”,即针对造谣者的刑法,这是那些肆无忌惮的小人才做的事,想不到讲学的大儒们也这样做。

王安石的夫人姓吴,被封为吴国夫人,曾有小词《约诸亲游西池》,其中有一句:“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在当时曾被人传诵。

王安石的妹妹嫁给张奎做妻子,被封为长安县君,诗写得尤其好,佳句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王安石很爱他这个妹妹,到老仍然经常亲自接她回家省亲。

王安石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吴充的儿子吴安持,被封为蓬莱县君,小女儿嫁给了蔡卞(字元度)。大女儿也工于文学,有一首诗写道:“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王安石次韵一首诗寄给女儿:“孙陵西曲岸乌纱,知汝凄凉正忆家。人世岂能无聚散,亦逢佳节且吹花。”过了几天,王安石又寄了一首绝句给女儿:“梦想平生在一丘,暮年方此得优游。江湖相忘真鱼乐,怪汝长谣特地愁。”他又有《寄吴氏女子》(古风一首):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既嫁所愿怀,孰如汝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