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商英(1043—1121)唐坰说,张商英是王安石的鹰犬,而近代的大儒颜习斋也说张商英善于理财,可以和薛向相比,不知颜习斋依据的是什么书。《宋史》本传记载,张商英曾当面说服了章惇,章惇对他非常敬重,回来就把他推荐给了王安石。因此,他得以被召见,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但很快又被贬出朝廷,直到熙宁末年也没有被委以重任。他是否被王安石特别倚重,已经很难考察。哲宗亲政以后,张商英上疏严厉弹劾元祐时的那些大臣,所以当时的所谓士人君子特别讨厌他。宋徽宗崇宁(1102—1106)初年,蔡京做了宰相,张商英又上疏弹劾蔡京,说他身为辅佐皇帝的宰相,却一门心思地巴结逢迎皇帝。蔡京因此怀恨在心,把他编入元祐党人籍。大观四年(1110年),他代替蔡京做了宰相,他说,蔡京虽然主张“绍述”,即恢复熙宁、元丰时的新政,但他的目的却是要挟持皇帝,禁锢士大夫。于是,他大力改革弊端。蔡京曾铸造一种大钱,一枚可以当十枚用,可大钱的实际重量还不到三枚小钱的重量,张商英对此进行了改革,规定一枚大钱只能当三枚小钱,稳定了货币;他还恢复了转般法,禁止运送漕粮的漕船直接抵达京城,以推行货币交换的办法促进商品的流通,以免除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来解放民间的生产力。他还劝宋徽宗不要太奢侈,要崇尚节俭,不要大兴土木,不要心存侥幸,要有一点儿危机意识,宋徽宗颇有些惧怕他,而且张商英也不辱没王安石对他的知遇之恩。
这也是一个较早具有金融意识的人,所以为士人君子所讨厌。
孙觉(1028—1090)孙觉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以后,举荐他为直集贤院,后来他因为对新法有意见,被罢了官,史书对他很赞赏。不过,他与王安石的友谊始终不变。王安石去世以后,孙觉写了一篇诔文来纪念他,极力称颂他的美德。
李常(1027—1090)王安石举荐他为三司条例检详官,后来因为新法发生争执,被罢官,史书对他大加赞赏。
陆佃(1042—1102)王安石的学生,王安石执政以后让他做了学官,他始终能尊敬他的老师,只是不参与政事,所以《宋史》也很少诋毁他,只有一点儿不满意而已。
此即有名的乌台诗案。
李定《宋史》本传说,李定年轻的时候在王安石那里求学。熙宁二年(1069年),孙觉举荐他,他被召到京城,拜见谏官李常,李常问他:“你从南方来,老百姓对青苗法反映如何?”李定说:“老百姓觉得很方便,没有不愿意的。”李常说:“整个朝廷正在为这件事争得不可开交,你不要说这番话。”李定说:“我只知道要实话实说,不知道京城这里不是这样。”王安石举荐他,让他做知谏院,御史陈荐弹劾李定,说他的庶母仇氏去世他没有报丧,也不穿丧服。皇帝下诏让江东淮浙转运使调查此事,上奏说:“李定因为父亲年老,请求回家伺候养老,没听说他为生母服丧。”李定说:“自己确实不知道是仇氏所生,因有疑问,所以不敢服丧。”于是,皇上以伺候父亲养老为理由解除了他的官职,不久又改他为崇政殿说书。御史林旦、薛昌朝说,不应该让不孝之人占据劝讲的讲台,并且弹劾王安石,奏章上了六七道。元丰(1078—1085)初年,提拔李定为御史中丞,弹劾苏轼,并把苏轼抓进了牢狱。哲宗即位,他遭到贬谪,住在滁州。李定对家族有恩,分财物给族人,救济他们,自己家里却没有多余的财物。得到让子孙当官的机会,他先让给哥哥的孩子,他死的时候,儿子们都还是布衣百姓,没有一个做官的。只是因为依附王安石,突然做了大官,又陷害苏轼,罗织他的罪名,因此舆论对他的评价都很差,不孝的名声尤其显著。唐坰曾说李定是王安石的爪牙,而当时弹劾王安石的人都喜欢拿李定说事,乱哄哄的,真是当时的一大公案。所以,今天我要详细列出本传的文字进行辩驳。根据本传所说,李定是孙觉推荐的,孙觉,字莘老,以学问、品行闻名于当时,他与王安石虽然是老朋友,但由于对新法意见不同被罢官。这是这个人在当时被许多贤人称许的原因,他怎么会举荐不孝的人呢?又根据本传的记载,说李定对家族有恩,得到让子孙当官的机会,他先让给哥哥的孩子,没有照顾自己的孩子。孝顺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是一样的,李定友爱兄长能做到这种程度,他怎么可能对父母不孝顺呢?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仇氏最初在民间生了个孩子,后来做了和尚,就是佛印。以后做了李问的妾,生下李定。后来又嫁给了郜氏,生了蔡奴,蔡奴的工艺做得很传神。这时的仇氏已经嫁过三次人,她死的时候与李家已经恩断义绝很久了。孔子不为生母服丧,这在《礼记》中是有记载的,何况他的母亲是妾呢?用这样的道理来衡量,即使不服丧,也不能说是错。何况仇氏是在郜氏家里死的,李定说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仇氏所生,因有疑问,所以不敢服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李定还是不忍心不为母亲服丧,所以才假托侍养父亲,要求解除官职,这是在实行心丧啊,也可以说是情至义尽了。而且,又怎么知道不是李定的父亲不许儿子为这个过去的妾服丧呢?”由此来说,李定不是不孝很清楚了。就算是李定不孝,又与王安石有什么关系呢?而整个御史台都以此来攻击李定,再由攻击李定进而攻击王安石,气势汹汹连续上疏六七道,这是什么道理?这就很明显了,那些攻击李定的人不是因为李定不孝,而是因为他说青苗法给百姓带来了方便。他们也不是攻击李定,而是攻击王安石。因为他不肯随大家一起破坏新法,大家就不惜编造故事来侮辱他的名节,这是剥夺别人的言论自由啊。对于这样的谏官,不用张居正的办法,一一拉来在朝堂之上打屁股,不能让这些凶蛮的人得到教训,然而后世那些史家都赞美他们耿直,真让人叹息啊。我并不是非要为李定辩白,只是看到当时攻击新法的那些人,他们的无赖竟然到了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