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斯大林传(92)

斯大林传(92)

作者:罗伯特·谢伟思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们真有办法鼓动像苏维埃俄国一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沙皇俄国的经济和管理都是一团糟,而其他国家未必如此。但国内战争的胜利在布尔什维克党中产生了过度自信的心态,他们认为自己打败了白卫军,也打败了英法远征军。现在谁还能和他们相抵抗呢?同时,他们还有第二个方面的考虑。苏维埃俄国当时是孤立无援的,因此,十月革命的广泛传播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无论从意识形态来看,还是从现实的困境来看,它都是基本需求。政治局意识到,在西方争取到同盟国家之前,俄国革命都将处于危险的境地中。对此,连谨小慎微的斯大林都赞同。

在内战早期的战役中,军事行动的前提是外国领土始于沙皇俄国的边界。正因为如此,政治局看起来期望战斗一结束,就能收复边境之地。1920年,战争进程是令人满意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局面已经被控制住,斯大林和他的朋友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SergoOrdzhonikidze)经常参加到最高层的战略和政治讨论中来[4]。但波罗的海(Baltic)地区仍是个问题,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试图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然而,这些国家都反对政变,并于1918—1919年间重新获得了独立。[5]1920年,爱沙尼亚与苏俄(RSFSR)开启了全方位的外交关系。当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布尔什维克没有认识到,和南部边疆一样,西部边陲是外国领土。显而易见,斯大林也非常执着地坚持这种观点。[6]但是,这类国家将要发生什么,取决于欧洲边境之地的战与和。因此,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不得不制定一项永久性的政策。

波兰和苏联之间的军事冲突使问题更加尖锐。正当苏联内战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冲突发生了。波兰军总司令约瑟夫·毕苏斯基(JosefPilsudski)长期以来立志要和乌克兰一起建立一个联邦。1920年春,毕苏斯基带领军队打入乌克兰境内,并于5月7日占领了基辅(Kiev),这使在公交车站等车的红军军官大惊失色。人民委员会呼吁进行一场爱国主义自卫战争,并决定由谢尔盖·加米涅夫担任这场战争的最高军事总指挥,25岁的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MikhailTukhachevski)担任方面军司令员。志愿兵团结在红军军旗之下,于6月10日收复了基辅。经过与立陶宛政府协商,红军发动联合攻势,占领维尔纽斯(Vilnius),进入立陶宛。当时,红军顺利向前推进,如入无人之境。英国政府警告苏维埃政府领导人,要停止军事行动。但是,中央委员会对此置之不理。他们于7月16日做出战略性的决定,将战争推进到波兰境内。因为斯大林当时正在东乌克兰的哈尔科夫(Kharkov),不能参加这次会议[7],因此,列宁当天将这项决定通知了斯大林和其他人。[8]西方战线军事指挥准备越过布格河(RiverBug)向华沙(Warsaw)进军,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召唤着他们不断前进。7月23日,政治局设立了由朱利安·马尔赫列夫斯基(JulianMarchlewshi)领导的波兰临时革命委员会。[9]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和平谈判阻止共产主义的蔓延,因此,提出了一条新的苏波边境的分界线,这就是1920年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的名字命名的寇松线。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向中欧的前进不得不停止。当毕苏斯基看起来要取胜的时候,政治局比战争早期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但红军长驱直入,占领了乌克兰。这就改变了列宁的立场,他开始主张入侵波兰。

斯大林对此并不热心,他整个夏天一直提醒布尔什维克党,克里米亚地区白卫军的军事力量将死灰复燃。在弗兰格尔领导下的军队仍然是一个威胁的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对待波兰人的想法和行为,也颇让他感到疑虑。[10]连反对列宁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的托洛茨基和拉德克(Radek),都对列宁的姿态惊慌失措。[11]斯大林的反对不仅仅局限于他对欧洲社会主义革命一直的怀疑和对弗兰格尔的担心,他还怀疑红军能否充分协调和有效组织,担心红军补给线的长度和力度。[12]根据他本人在乌克兰与红军的相处,斯大林有理由认为他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面对白卫军的袭击,苏联是不安全的,因此,对波兰和德国的军事突破并不现实。斯大林不止一次地提及克里米亚地区弗兰格尔对苏联带来的危险[13],也提醒列宁,不要低估了波兰工人阶级中民族主义的力量。结果,斯大林很吃惊,列宁,这位和他在国家问题上的盟友,竟然没有觉察到苏联红军在这些方面所面临的危险。斯大林希望列宁对1918年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的关心,转移到对波兰战和问题的决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