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斯大林传(171)

斯大林传(171)

作者:罗伯特·谢伟思

斯大林的同僚们对政治镇压的狂热源于布尔什维主义的传统。从内战时期开始,诸如“反苏维埃分子”、“人民的敌人”这类词汇就被广泛使用,各种各样的社会成员都需要进行严厉政治迫害的观点甚嚣尘上。恐怖主义的方法得到了列宁和托洛茨基的赞成,他们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化”。[14]从1922年社会革命党的领导人被逮捕和判刑开始,捏造罪责变得很普遍。[15]自1921年镇压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以来,指控那些布尔什维克党的反对派与外国政府及其情报机构有直接联系的做法愈加盛行。“一五计划”期间,逮捕狂潮死灰复燃。布尔什维克党的党员普遍意识到,他们必须选择支持或反对十月革命,而且深知,苏联正处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包围中。斯大林及其同僚都很残忍,而这种情况,正是由于这个政党缺乏教养。

斯大林的同僚并非只有用这些话才能讨好他。诚然,他们中有些人是野心家,需要竭尽全力取悦他们的“老板”。其实,很多人为他服务,对他毕恭毕敬,是由于他们认同并支持他的观点。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更是如此。由固执的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运动,也反映了到30年代中期强加在布尔什维克党头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思维定式,不论这种反映有多么扭曲。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这个团体有自己的行话和态度,其成员在特定的背景下提出建议。而斯大林纠集了更多与其基本取向紧密地保持一致的同僚,1930年开始任中央委员会书记的叶若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即使新的野心家也可能会吸收斯大林基本思想中的某些方面。

在他们的圈子里,斯大林是策划者。他为自己在苏联的地位感到自豪,环顾四海,基本没有几个让他感到钦佩的人。1934年6月,这个德国的大独裁者命令德国军事武装——德意志国防军(Wehrmacht)逮捕并杀害纳粹冲锋队的成员,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政治屠杀行动。随着希特勒权力的上升,纳粹冲锋队成为纳粹党的准军事部队,领导人是希特勒的幕僚厄斯特·罗姆(ErnstRohm)。后来,针对希特勒与德国的政治界和经济界勾结的问题,罗姆提出了批评。这无疑冒犯了希特勒,于是,罗姆在自己及其组织成员的死亡证明书上签了字。斯大林对该新闻津津乐道:“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他把这件事做得真是好极了!”[16]两人真是半斤八两,惺惺相惜。但是,他只是在与米高扬的闲聊中说了这句话,因此,对米高扬而言,斯大林这句话的意义只是在回想时才听起来那么险恶。这个团体的其他成员,或许也会以这种方式说话。斯大林的特征在于,他对希特勒的这种热切的评价,字字由衷;当有这种时机出现时,他也愿意用同样的方法来应对。

斯大林极其崇拜列宁,伊凡雷帝也是他崇拜的对象之一,故大多数受过教育的苏联人都会对此感到惊骇。伊凡沙皇与专横统治、恐怖主义及性格古怪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斯大林与之相差甚远,可他却时时研究这位15世纪的沙皇的生活和统治。

在1937年11月8日克里姆林宫的招待会上,斯大林指责反对派的领导与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相勾结,计划瓜分苏联的领土。因此,他发誓要将所有的反对派打垮。如果有人试图分裂苏联的领土,哪怕是一点点,他都宣称“这个人是敌人,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十恶不赦的敌人”。在高潮之处,他说道:

我们将消灭每个这样的敌人,即便他是个老布尔什维克党员。我们还要消灭他的整个集团,所有家庭成员!对于在行动上和思想上攻击社会主义祖国领土完整的每个人,我们都不会心慈手软。为全面消灭所有的敌人及其集团而奋斗![17]

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内容上,这番话都算不上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风格。在格鲁吉亚,至少是在山区,仍然保留着氏族间相互仇杀的传统。但是,这不是对他的这段话的唯一解释。格鲁吉亚传统固然可能激励他去寻求报复任何对他的危害,但它们并不意味着消灭整个大家庭的设想是可取的。[18]斯大林一直以来就是R·维珀(R.Vipper)所写《伊凡雷帝传》的忠实读者[19],因此,一个似乎更合理的解释是他受了早期俄罗斯史的影响。斯大林不光致力于消灭领导者个人,还有他们的亲属,可见,他正在照搬伊凡雷帝的态度和做法。

斯大林继续沉思人类努力的源泉,将人们个性中的某一特点置于所有其他特点之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说:“列宁说的是对的,一个在关键时刻缺乏勇气采取行动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的。”[20]1932年,他还就这个问题给卡冈诺维奇写了一封信。两年后,在他给母亲所写的一封短信中,同样的情绪仍然浮现出来。他写道:“孩子们向您表示他们的敬意。现在娜佳去世了,我的个人生活自然要更加沉重,不过就随他去吧!一个勇敢的人必须总是保持勇敢。”[21]斯大林或许正在诚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或许正试图说服自己要保持勇敢。所有与他相识的人都对他的意志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是固执的卡冈诺维奇,都为他的意志折服。但这对斯大林来说还远远不够,他想要自己看起来不仅意志坚强,而且英勇威猛。他的这种品德一直在其思维中占主导地位,直到1952年10月他逝世前几个月,在对中央委员会做最后一次即兴演讲时,都强调这种品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