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斯大林传(15)

斯大林传(15)

作者:罗伯特·谢伟思

哥里坐落在山谷中,这里的居民并非以偷窃、拐骗和谋杀为生的野蛮山地人。但在约瑟夫一个朋友的回忆中却提到了卡兹别吉的作品对约瑟夫的影响有多深:

柯巴是索索的理想和他梦中的形象,并成为他的上帝,成为其生活的意义之所在。他想成为第二个柯巴,成为像他一样的战斗者和英雄,取得胜利和辉煌。从此之后,他称自己为柯巴,绝对不想让我们喊他其他的名字。[16]

我们可以对文学作品做各种各样的解读,卡兹别吉的作品是直率的。斯大林热衷于复仇、崇尚个人荣誉的性格特征,充分证明卡兹别吉书中所表达的信息被成功地传递给了斯大林。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件事需强调一下,那就是约瑟夫童年时所经历的一件可怕事情。约瑟夫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两个匪徒被吊在哥里市中心的绞刑架上。[17]这件事情在这个孩子的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多年之后,当有关约瑟夫个人传记的细节被公开后,他才允许回忆这次可怕的绞刑。传记作家们经常援引这个例子,来证明约瑟夫的心理特点。毋庸否认,约瑟夫的性格总的来说是怪异的。

哥里是一个小城市,绞刑在这里非常少见。因此,发生在19世纪后25年中的这次绞刑无疑成为当地的著名事件。约瑟夫并不是唯一目睹了那次绞刑的人。那次绞刑处死了两个为保护他们的牛而开枪打了警察的人。在哥里这个小地方,虽然人们对警察抱有恶感,也支持人们对警察的反抗活动,但还从没发生过针对警察的枪击事件。在当时,不论帝国法律如何,平民都有保护自己财产的权利。所以,当这两个为保护自己财产而攻击警察的人被处以死刑时,当地人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18]

警察局长达维利什维利预见到了这次绞刑有可能引起的麻烦,便禁止他的儿子出去玩,更别说看绞刑了。于是约瑟夫就和另外的两个朋友去了行刑现场。这些孩子究竟看到了什么?行刑当天,当局甚至安排了鼓手,整个仪式就是在鼓声的喧嚣中进行的。判决是用俄语宣布的。这对于平息众怒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当刽子手在士兵的保护下开始行刑时,围观人群的愤怒爆发了,他们向刽子手和士兵中投掷石头。骚乱一触即发。在警察担心场面即将失控时,两个犯人被绞死了。绞刑是一种很痛苦的刑罚,被执行的人并不能很快死去。这两个犯人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之后才停止了呼吸。[19]哥里的民众认为这两个人是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事实上,他们是为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死,也是为维护哥里当地的荣誉而死,因此,这两个人被民众视为“英雄”。警察局长的儿子小达维利什维利甚至将他们称为“神圣的殉道者”。[20]目睹了这场绞刑的约瑟夫和小伙伴,对当时的社会氛围有了最初的印象。

面对敌人时,约瑟夫崇尚暴力解决,这里并不是要否认这一点。在当时,帝国往往采取残酷刑罚来惩罚抵抗者,对此哥里的居民感到非常愤怒,但又无能为力。关于那次经历对约瑟夫产生的影响,他和朋友都没有做太多的陈述。但可以肯定的是,约瑟夫从中看到:国家权力是社会生活的决定因素。如果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就需要动用武力来对抗现有政权。通过这件事,约瑟夫或许意识到严厉的刑罚有助于维持政权的稳定。当然,年轻的约瑟夫关于暴力维持政权的想法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地在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1894年夏季学期结束时,约瑟夫完成了他在哥里正教小学的学业,经学校董事会推荐,进入梯弗里斯正教中学学习,并开始从事文书工作。[21]他没有将在街上打架斗殴的行为带到正教中学的教室里,相反,他是个模范学生,对功课领悟快,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让他感到很开心。约瑟夫很快学会了俄语,虽然他的口音仍保留着浓重的格鲁吉亚语的味道。他学习算数、文学,并开始理解《圣经》中的思想。他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在哥里读书时,他的作业常被当作好的范例。他定期去教堂。约瑟夫有一副好嗓子。东正教堂的礼拜仪式很重视合唱圣歌,所以对于一个有抱负的神父而言,好嗓子是一个有利条件。那里的神父很少布道,在宗教仪式之外的职责很少。约瑟夫恪尽职守,恭恭敬敬。在哥里时,人们就因为他的“非常虔诚”记住了他。约瑟夫的同学告诉我们,约瑟夫按时参加所有的宗教仪式,并领导教堂的合唱团。他说:“我记得他不光履行宗教仪式,还总是提醒我们这些宗教仪式的重要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