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大会还通过了《关于敌对斗争与大陆革命工作之决议》、《对五院从政主管同志工作报告决议》和《军事报告决议》等。国民党的这些决议宣称要推进“战地党务”和“海外党务”,加强“党政关系”,推展“五院”分工合作,充实反攻作战准备,把握机运,造成“里应外合、内外夹攻之势”,以“总体战”行动,遂行“反攻作战”任务。
会议还以“集结全民意志与精神力量”、“充实反共准备为借口”,打着“三民主义思想”的旗号,确定“致力于民族文化复兴运动”,企图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的“道统思想”,融会“时代思潮”,去扼止思想文化界“民主”、“人权”观念的传播,重新建立国民党的“道统”,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21]
蒋介石在会议上作了题为《我们复国的精神志节和建国的目标方略》的演讲,在对大陆现状进行一番恶毒攻击之后,突然话锋一转说:“我要郑重的提出一项结合全民力量的提议——在宪政体制之下,组织一个中华民国反共救国联盟。今天共同为反攻复国圣战而奋起,明天共同为重建三民主义新中国的建国大业而努力。”[22]随后,他将事先拟定的名为《反共建国共同行动纲领》的提案,交会议议决。提案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反共建国联盟’以集中海内外意志与力量,提供反共建国大计,争取胜利为主旨”。(2)“‘中华民国反共建国联盟’为在现行宪政体制下之全民性结合”。(3)“‘中华民国反共建国联盟’以个人为主体。由各民族、各党派、各宗教、各社团、各侨团、各经济团体、各学术文化团体、各妇女及青年团体,特别是敌后组织,具有声望、成就与代表性之人士参加之”。(4)“拟具‘反共建国共同行动纲领草案’,融会各方意见,提出联盟会议,以为今后共同行动之准据”。(5)“‘中华民国反共建国联盟’,会议决议事项,其属于政府责权者,经由政府有关方面采择施行”。(6)“责成九届中央委员会根据上项原则,研拟具体方案,付之实施并望于最短期内达成此一任务”。[23]
“九大”以后,国民党积极筹组“反共建国联盟”。国民党中央成立由陶希圣、袁守谦、谷正纲、倪文亚、陈建中、阮毅成等11人组成的“专案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讨建盟事宜,并确定了四项原则:(1)“反共建国联盟”由国民党出面召集。(2)其机构和人选采取“聘任”方式进行,但聘请人员不固定,“联盟”将不断聘请新人,淘汰旧人。(3)“反共建国联盟”不是一时性的结合,而是一个经常性组织,主张设立类似“国民大会”秘书处的机构,负责主持会务,经常与“联盟”成员联络。(4)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人数约300人左右。
1964年1月,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宣称“‘反共建国联盟’,不是一个一时性的政治利益的结合,而是一个肝胆相照、反共建国、共负责任的组织”,要求迅速建立该组织。3月20日,“行政院长”严家淦在“立法院”答复“立法委员”质询时声言,“反共建国联盟的召开,不会超越宪政体制”,将来“联盟的任何意见,如需先制定法案者,当然必须先经过立法程序”。4月30日,台湾当局“行政院”成立“反共建国联盟”筹备委员会,院务会议通过“反共建国联盟筹备委员会”组织条例,决定由谷正纲、袁宇谦、陶希圣、余井塘、张其昀、黄伯度、阮毅成七人组成筹委会,谷正纲为召集人,下设秘书室,辖议事、联络、新闻、总务四个组,进行各项筹备具体事宜。5月8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唐纵在美国旧金山发表演说,鼓吹筹建“反共联盟”的“重要性”,他说“建立‘反共建国联盟’”的目的,“乃是在可能最广大的基础上,达成全国团结”,认为这是“对中国大陆发动反攻前夕的必要步骤”,以图获取海外华人和美国当局的支持。然而,海内外人士如同对国民党遥遥无期的“反攻”叫嚣持有疑虑一样,对“反共联盟”的建立反响冷落,参加者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