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介石传(1950—1975)(166)

蒋介石传(1950—1975)(166)

作者:杨树标

严家淦

严家淦出任“行政院长”后果然识相,提出了蒋介石“钦定”的八部二会行政处首长和政务委员名单。其中国防部部长为俞大维,副部长为蒋经国。俞大维和蒋经国是亲家,弹道专家出身,对权力较为淡泊,但对所负的国防工作却一丝不苟,显示出极为深厚的专业素养,深得蒋介石器重,因此竟以非国民党员的身份,担任“国防部长”十年之久。蒋经国出掌“国防部”副职后,俞大维即以颈部淋巴腺肿癌病灶需时常检查为由,常年累月地休养;一年后,他又向蒋介石递交辞呈,推荐蒋经国继任。蒋介石问:“你这样看待经国,他行吗?”俞答:“这两年来,我为了检查身体、养病,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国防部的事,几乎全是经国兄在处理,不仅娴熟,而且颇见才干,他来做比我做好。”

蒋介石满意地点点头:“你这样观察他,那就让他试试吧。”1965年1月,蒋介石正式任命“太子”出任“国防部长”。至此,蒋经国彻底掌握了台湾军权。

9月,陈诚已去世半年,蒋经国打点行装,第三次上门征询山姆大叔的意见,并以未来台湾“掌舵人”的身份接受了约翰逊政府的认可和祝贺。返台后,蒋经国已成为国民党内事实上的“接班”人选。

1966年2月19日,台湾当局召开一届四次“国大”。蒋介石的意思是要借此机会“诏谕天下”以“策立王储”,故而事先设定了三个基本目标:(1)力求继续担任“总统”;(2)扩大“总统”权力,夺取“行政院”掌握的行政权和“考试院”掌握的人事权;(3)推举严家淦为“中华民国副总统”。以上种种,表明蒋介石已下定决心要为蒋经国站好最后一班岗。为了使“太子”能顺利接班,他甚至不顾“毁宪”恶名,既栽下了“余荫”又铺好了“垫脚石”,“舔犊之情”真是天日可鉴。

蒋介石想连任“总统”,这并无多大困难。因为“宪法”对于“总统”连任的限制早已解除,而且蒋在国民党内的威望也确实无人可以匹敌。但为了表示一下“童叟无欺、人人有份”的意思,蒋介石还是谦让了一番。3月7日,他在“九届三中全会”上发表讲话,称:“这次会议,必须提名第四届总统、副总统本党候选人,在提名之前我曾经考虑到,今后六年期间,反攻复国业务,经纬万端,中正自知力绌才短,无以胜任,尤其在财政、经济方面,更非中正所长。但个人自不能置身事外,推卸责任,故自愿专心致志于反攻革命的方针与行动之指导。所以建议提名党内年高德劭、勋望素孚的同志为总统候选人,而以年事较轻、学验均优,而有专长的同志副之。使个人得以总裁身份,专力于反攻复国党务和军事的指导工作。”[1]3月12日,他又在设宴招待全体“国大代表”时说:“我本来希望国民党同志不要提名我为候选人,因为才德兼备,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老同志很多……我今年已八十岁,再连一任,还不能反攻,怎对得起国家?”[2]同时,他还要求民、青两党提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民、青两党深以“伴选”为耻,为表示沉默的抗议,拒绝提出本党候选人。与此相反,国民党中央则大张旗鼓,拼命重弹“一致呼请蒋公继续领导”的老调。这样,蒋介石再次成为没有竞争对象的“总统”候选人。3月21日,他以高票当选第四任“中华民国总统”。5月20日宣誓就任第四任总统并致词,表示:我“这个不倒的老兵,只有临深履薄之惧,绝无名位毁誉之私!”[3]

尽管蒋介石顺利地实现了第一个既定目标,但在其他几个问题上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国大秘书长”之争。2月5日,“国大”选举大会主席团,公布候选人名单共124名,但居然有15人当场宣布弃权。选举结果,国民党籍代表谷正纲独得100票,而张群、薛岳、何应钦等三位元老级人物的选票相加也不过101票。谷正纲高票当选,引起国民党内外种种非议。有人说,谷为人耿介正直,素有口碑;有人说,谷担任“国大秘书长”六年,与代表们厮混最熟,自然得了许多人情票;“中央社”社长马星野甚至写了一篇短文说:他之所以投谷的票,是因为经过数十年的观察,认定谷确实是一名真正的国民党员;但也有人当场跳出来发难,指斥谷正纲以“国大代表”兼任秘书长,有营私舞弊的嫌疑,并有鼻子有眼地说:要不是他以秘书长身份掌管着5000万元(新台币)的经费,以此作为拉票工具,何以能得100票?谷正纲对此很是冷静,他主动向大会说明自己的经济状况,并表示:如“国大秘书处”确有营私舞弊之事,欢迎任何人检举揭发。接着,他又反唇相讥说:极少数代表曾对秘书处有非分之求,因遭拒绝而怀恨在心。这几句话把谷正纲的政敌气得不行,会场蹬脚跺地声、拍桌声、咆哮声响作一团。代表章正绶建议:根据《国民大会组织法》第12条规定,“秘书长”并不限于“国大代表”,所以还是推选非“国大”代表为宜,否则容易造成秘书长一人专权舞弊。但在谷正纲的操纵下,大会并未接受章正绶的建议,到底还是蝉联了“国大”秘书长职。这样的结果使蒋介石长出了一口闷气,对他来说,国民党籍“国代”当选总要比非国民党籍的“国代”或非“国代”当选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