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介石传(1950—1975)(161)

蒋介石传(1950—1975)(161)

作者:杨树标

参议院外委会在接到这份报告后,继续举行对华政策的听证会。然而艾森豪威尔时期不存在改善中美两国关系的大气候,所以国务院官员宣布不能听证。不久,消息走漏,《纽约时报》等媒体均对此事作了详细的报道。蒋介石及其官员们注意到:(1)《康隆报告》虽不代表美国官方立场,但系受美国国会委托而研拟,而且又公开发表,无疑足以影响舆论的方向与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2)美国国务院内部对《康隆报告》看法不一,始终未正面驳斥或否定该报告的主张;(3)《康隆报告》使美国策划已久的“两个中国”之说具体化,影响恶劣;(4)《康隆报告》中没一处提到“中华民国”,具有封杀国民党政权的倾向;(5)该项计划的主要设计者包括一些极具影响力的民主党参议员,其中就有很可能入主白宫的肯尼迪。

一时间,台湾上下惊恐万状,纷纷谣传美国对台政策将有重大转变。国民党内的保守派大骂美国是“不折不扣的失败主义者”,“视我为鱼肉,可任其宰割”。右翼文人也痛斥美国“有意‘活埋’我中华民国”。为了安抚台湾当局,美国国务卿赫特连续几次发表声明,称《康隆报告》不代表官方意见,美国对台立场并无改变。台湾当局见美国人已表明立场,先自松了一口气,但他们为了装门面,还是将“外交部发言人”沈剑虹推到台前说“草拟这个报告的人们,显然对于‘匪伪’政权的侵略本质并无透彻的了解,他们似乎依据一种幻想,以为安抚‘匪共’就可换得远东地区的暂时和平”。骂过之后,台湾当局算是得了面子,此事也就慢慢冷却下去,没了声息。

不料,次年(1960)美国总统大选,曾参与制定“康隆计划”的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旧事重提。他抓住中国问题向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发起猛攻,主张胁迫台湾放弃金、马,借以换取中共承诺不进攻台、澎,进而使该地区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肯尼迪的这套主张经民主党政策委员会主席鲍尔斯的梳理归纳,成为所谓的“中台国方案”,其要点是:(1)美国施压迫使台湾从金、马撤兵,并鼓励金、马等沿海岛屿中立化;(2)美国继续承担保护台湾的义务,且由联合国负责保证台湾的安全;(3)美国承认中共政权、并向后者表明它在台湾的军事设施,目的不在鼓励国民党反攻大陆;(4)台湾成立独立的“中台国”,它的政体最后必须征得人民的同意。鲍尔斯的“方案”一面世,立即引起台港国民党报刊的猛烈反击。香港《工商日报》指责“中台国方案”是“来自美国的一个神话”,“其命意荒谬,设词矛盾,为美国政略多年来一种最恶劣的对华态度。我们认为鲍身为美国民主党的要员,而又传为可能是肯尼迪‘影子内阁’的国务卿,其居心如此,其行事可知,说不定他们要再一次出卖中华民国,这是值得向美国明智之士提请注意,与呼吁我国人民提高警觉”。[193]

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利用台湾当局的反应乘机造势,宣称“在任何地方我不让给中共一寸土地”,并指责肯尼迪放弃金门、马祖的政策是“走向战争与投降——或二者都是”,后又进而将指责升级为“不负责任”、“鼓励侵略者”。肯尼迪则讽刺尼克松不讲究外交策略,只顾“扣动枪机的一时快乐”。他还说美国的确有义务保卫台湾,但共和党政府甘冒世界大战的危险,硬将金、马“划入防线内部”,则是“不明智的行为”。

正当驴象之争未见分晓之时,蒋介石也插进一脚,企图对大选结果有所影响。10月14日,台湾“外交部”发表声明,指责“一位负责任的美国政治领袖,尽管是在激烈的竞选期间,居然不负责任地大慷他人之慨,而将另一个国家的领土随便处置了,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而且这个国家,正好是他的盟邦。我们愿意确切地阐明我们的立场如下:在任何情形之下,中华民国决不会答应任何人的要求——包括肯尼迪参议员在内——而放弃他的任何一平方寸领土”。此话一出,立刻招来美国民主党的强烈不满。台湾驻美“使馆”也发回急电,认为点肯尼迪的名不好,一旦肯尼迪当选,将使台湾方面处于极为难堪的境地。不料,“使馆”人员的进言竟成谶言,肯尼迪果真当选。蒋介石差点没背过气去,亲自查问那篇“外交部”声明是谁写的。结果发现,点肯尼迪名的那段话原来是“外交部政务次长”许绍昌在原稿上“画蛇添足”加上去的,发表之前曾征得“外交部政务次长”沈昌焕的同意。于是,许绍昌被贬为驻拉美某小国的“大使”,沈昌焕也受到蒋介石的严厉申斥。[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