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介石传(1950—1975)(121)

蒋介石传(1950—1975)(121)

作者:杨树标

根据最近(2009年5月)台湾桃园县政府以观光为名开放当年的“军事管制区”慈湖,并在此揭密了当年的“最高机密”——“国光计划”。[117]曾经的残酷争斗又真切地映入眼帘。

在1950年至1954年间,台当局致力于防卫台澎金马,巩固“复兴”基地,创造有利“反攻”形势。在这期间,台当局并未制订详细的“反攻大陆”计划。而在大陆出现天灾之后,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嗅到了可乘之机,积极在台厉兵秣马,伺机反扑大陆,各种计划纷纷出炉。在“国光计划”正式启动前的五六年间,台当局共制订了凯旋、中兴、联战等作战计划。在1955年至1956年间,蒋介石指定陆军“副总司令”胡琏邀集“国防大学”及实践学社教官若干人组成小组,研拟对闽粤“自力反击作战构想”,蒋介石也曾听取简报一二次,此为蒋介石反攻作战的开始策划阶段。1957年5月至1958年4月,蒋介石又令“国防部”遴选优秀军官30余人,以任务编组的方式编成“中兴计划室”,全部人员由“国防部”各厅干部兼任,并由“参谋本部”常务次长曹永湘兼任主任,下设作战、后勤等处及若干作业组。后蒋介石又指示陈诚成立督导小组,专门听取该计划室简报。1958年4月至8月间,台当局又成立“联战演习计划作业室”,该计划室基本全部接受“中兴计划室”的人员与档案,仍属临时编组性质,由“副参谋总长”余伯泉担任主任委员,蒋纬国担任秘书处主任,制订与美军联合作战计划以“反攻大陆”。该计划对美军完全公开,更邀请其参与有关计划的讨论。在作业上,也参照美军联合两栖作战范式,来制订两军联合两栖登陆作战的程序。对于这一系列的“反攻计划”,蒋介石只是附和,基本上是做做样子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反攻计划”。蒋介石认为,“反攻大陆”是极机密的事情,不能让美国参与其中,尤其是在美国不支持其“反攻大陆”的情况下。因此,这些只是骗美国人而已,希望借此转移美国的注意力,并争取到大量的美援。1961年7月11日,蒋介石在日月潭召见“参谋总长”彭孟缉及“副参谋总长”马纪北时表示:“建设台湾为的是反攻大陆,否则我可以不干。当前革命形势对我有利,再不奋斗打回去,则回不去了。”蒋介石还分析道:“现苏俄与北韩结军事同盟,南韩形势不稳定,东南亚竂国与苏俄勾结,三个月内,东南亚一定有事,欧洲半年内也将有事。大陆灾情严重,社会很乱,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裂痕日大。”蒋介石对“国光计划室”寄予厚望。在该计划室仅仅成立三周年的时间里,即率领“参谋总长”、“三军总司令”视察大埔营区,并听取简报。在1961年至1972年的12年间,蒋介石共主持会谈听取简报97次。其中1961年至1965年的五年间,蒋介石共听取简报81次,其中1963年至1965年三年都达到20次以上。

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坚决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认为国民党“反攻大陆”不仅不可能成功,反而可能因此丧失台湾这块基地。因此,驻台美军和情报人员极尽所能地搜集相关的情报,希望发现蒋介石准备“反攻大陆”的蛛丝马迹,并加以阻止。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会中公开表示,台湾如果“反攻大陆”,需要提前与美国协商。

在“国光计划室”成立之初,蒋介石曾下令在三个月内完成所有反攻作战的一切计划与战备装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反攻大陆”的行动被一拖再拖。直至1965年6月17日,蒋介石在陆军军官学校召开名为“官校历史检讨会”的中层以上干部会议,正式决定进行“反攻大陆”。据称,当时所有军官都留有遗嘱,以示战死之决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国民党军队在“八六海战”及“乌丘海战”中惨败,准备长达五六年的“国光计划”在即将出生前流产。1965年8月5日下午五点钟,台湾当局为探测美国和大陆的态度和战力,国民党军队由左营秘密派出“章江”号和“剑门”号(刚从美国接回四五个月,性能良好)两艘舰艇,运送十几位特战人员到汕头外海的东山岛,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在任务完成后再将其秘密接回。为了凸显对此次行动的重视,国民党将其命名为“海啸一号”,特别成立了以海军“副总司令”冯启聪中将为首的五人督导小组,并进驻左营进行督导作战,而战术指挥也是史无前例地由将级军官胡嘉恒少将担任。该计划除呈报台“国防部”外,还将其专送陆军总司令部、空军总司令部以及驻基隆的海军62部队。为了欺骗大陆的雷达系统,这两艘舰艇先是绕道到香港外海,然后再向北行驶,让大陆以为是香港的商船。然而,国民党军队的这一系列举动早被大陆的情报人员和雷达侦知,并将其锁定。8月6日凌晨,“章江”号和“剑门”号进入解放军的埋伏圈,两军随即发生海战。在人民海军的强烈攻击下,“章江”和“剑门”号先后中弹沉没,舰上近200官兵丧生,“剑门”号舰长王蕴山被解放军俘获。而闻讯赶来营救的国民党空军和舰艇到达时,见到的只有两舰漂浮的碎片和油污。这就是著名的“八六海战”。据称,蒋介石闻讯之后大发雷霆。蒋介石“八六海战”的伤口尚未抚平,“乌丘海战”的大败又接踵而至。1965年11月14日,国民党运送补给的舰艇被解放军伏击,国民党部分炮舰被击沉。至此,国民党海军受到解放军的重创,海上优势荡然无存。而这两次海战对蒋介石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年迈的蒋介石再也没有“反攻大陆”的信心和勇气,开始逐步放弃“自力主动反攻”战略,开始调整为“攻守兼备”、“待机反共”的策略。在这样的情势下,“国光计划”也开始慢慢淡出蒋介石的视野。1966年2月,“国光作业室”更名为作战计划室,改由“作战次长”督导,编制仍为四处一室,但将原属“联五”的“巨光作业室”改编为作战计划室第二处,将原来第二处敌后作战业务并入第一处,而属业务管制则移入第四处,工作人员额定军官48人,士官三人,但副主任减为三位;1967年10月20日,为配合台“国防部”的精简政策,该机构工作人员减至36人。同年12月1日,为加强保密工作,减少参与攻势计划的作业人员,“国光计划室”大幅缩减下级单位人员编制,由原来的207人缩编为105人。蒋介石听取简报的次数也大为缩减,1970年以后,蒋介石再未听取过汇报。1972年7月20日,“国光作业室”被彻底裁撤,并入台“国防部”作战次长室,存在长达十几年的“国光计划”亦被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