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高岗在入京前围绕着富农问题、工会问题以及互助合作等问题与刘少奇发生的分歧,不难看出,刘、高之间的分歧不管谁对谁错,在当时还都属于工作中的不同认识问题。但是,由于毛泽东在争论的过程中基本上是赞成高岗的意见,所以,高岗在东北局内部也说了一些贬低刘少奇威信、抬高自己的言论。
————————————————————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586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45、446页。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第264—265页。
(4)《东北日报》,1950年1月4日。
(5)《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52—155页。
(6)《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326—327页。
(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198页。
(8)《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95—196页。
(9)(9a)《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93、192页。
(1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191页。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477页。
(1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第753页。
(13)《东北日报》,1950年8月3日。
(14)《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193页。
由黄土地到黑土地,虽然道路曲折,征程漫漫,但高岗是成功的。
这固然有历史提供的机遇,但不可否认,高岗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也具有相应的能力。
然而,黄土地、黑土地上的成功所造就的道道光环使高岗有些眩晕了。如何应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政治局势高岗自认为也不在话下,但事实证明,高岗的所思所想过于简单。
十四 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高岗的人生历程尽管不长,但他所拥有过的头衔却真是不少:
高政委、高司令、高书记、高议长、高主席……
也许这些头衔与有的人比较起来并不算多,但高岗曾经同时拥有三个极其显赫的“高主席”头衔,这恐怕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他同时担任的三个“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1 奉调进京
随着朝鲜战局的稳定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初步完成,中共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为适应这一转变,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机关必须加强。
高岗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奉命调到了北京。
1952年6月20日,刘少奇根据毛泽东关于加强党和政府中央办事机构的指示,致电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要他了解苏共中央机构的组成情况,并告知张闻天中共中央准备加强党和政府的中央机构工作,拟将各中央局书记及其他一些干部调到中央工作,并将参考苏共中央的经验来建立党中央的机构。
然后,刘少奇又让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主持起草具体意见。
这期间,中央就这个问题向来京的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代理书记邓子恢、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等征求了意见。
高岗是6月份来京后得知中央这一举措的。回东北后,高岗立刻组织人马,于7月9日,以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名义,致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央机构、改变大区行政机构与任务的初步方案》。
东北局提出的方案主要内容有:
(一)缩小与改变东北大行政区一级的机构与任务。第一步,缩小职权,紧缩机构,使东北局与东北人民政府成为中央在东北地区的督促检查机关。俟中央接管就绪,各省市与中央联系走上常规后,撤销东北大行政区一级机构。
(二)缩小东北人民政府的机构与工作。东北人民政府改为东北行政委员会,任务为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检查督导东北各省、市政府的工作。东北人民政府现有直属部门二十五个,编制人员总数为七千六百四十二人。改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后,拟减少至八个单位,编制总人数减少五千。其所掌管的工作,一部分移交中央各部门直接管理,一部分移交地方或其他部门。全部精简工作至明年一二月完毕。